《十面埋伏》是采風樂坊於2005年所推出的大型器樂劇場。團長黃正銘醞釀一年時間,突破傳統的演奏編排,激發團員們的表演細胞,首創「演奏即戲劇」的演出方式,在既有的「楚漢相爭」歷史故事上,讓每位演奏家融入歷史人物,時而由簫吹出項羽的烏江悲歌;時...(更多內容)
《十面埋伏》是采風樂坊於2005年所推出的大型器樂劇場。團長黃正銘醞釀一年時間,突破傳統的演奏編排,激發團員們的表演細胞,首創「演奏即戲劇」的演出方式,在既有的「楚漢相爭」歷史故事上,讓每位演奏家融入歷史人物,時而由簫吹出項羽的烏江悲歌;時而由傳統打擊樂奏出戰場上刀光劍影的景象;時而以嗩吶吹出項羽的衝動;並融合音樂家的肢體表演、戲劇的元素,結合舞台、燈光、道具展現出跨領域的藝術呈現。每位音樂家的肢體動作、眼神、呼吸、音符,都重新詮釋公元前202年,戰場上浩瀚的交戰場景。
【十面埋伏】原是琵琶古曲,以琵琶精采絕倫的演奏技法呈現楚漢相爭之時,劉邦與項羽在垓下的決戰情景。在傳統的國樂曲目中,【十面埋伏】是最經典的琵琶曲目,采風樂坊以其所具有的獨特編制,與傳統絲竹特性,成立以來不斷嘗試跨領域的表演模式,而此次《十面埋伏》的演出形式更是其重要代表作之一。
主題 | 音樂 |
---|---|
種類 | 國樂 |
作品英文名稱 | The Battle Field:Ambush from Ten Sides |
演出團體 | 采風樂坊 |
主創人員 | 琵琶林慧寬、琵琶梁燕萍、琵琶蘇美諭、琵琶林君汎、琵琶/鈸彭群傑、琵琶連珮如、琵琶呂珮禎,笛吳宗憲、笛/打擊吳雅慧、笛/打擊鄭宇彤、笛/打擊蔡佩芸,嗩吶/打擊林瑞斌、嗩吶/打擊石瑞鴻,揚琴/鼓郭珍妤、揚琴/鼓李淑芬、揚琴/鼓鄭雅方,阮/鈸嚴思怡,古箏/鈸林易嫻、古箏/鈸林雅琇、胡琴葉維仁、胡琴/鈸劉致遠、胡琴/鈸陳玉軒、胡琴/鈸黃瑞芬、太鼓廖柏昇、太鼓徐灝翔、鼓莊佳綺 |
首演日期 | 2005-11-04 |
演出地點 | 城市舞台,臺北 |
演出長度 | 12分 |
影像提供 | |
其他代表作品 | 江南絲竹 行街 Taiwan-2e2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