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仔戲為臺灣本地土生土長的劇種,日治時期吸收來自上海及福州的海派京戲,逐漸茁壯成為大戲,並在1940-1960年間,創造了內台戲的黃金年代。本劇正是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特邀國家指定「重要民族藝術保存者」廖瓊枝女士擔任製作人,復刻內台機...(更多內容)
歌仔戲為臺灣本地土生土長的劇種,日治時期吸收來自上海及福州的海派京戲,逐漸茁壯成為大戲,並在1940-1960年間,創造了內台戲的黃金年代。本劇正是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特邀國家指定「重要民族藝術保存者」廖瓊枝女士擔任製作人,復刻內台機關變景的奇俠劇。戲裡仿造當年福州戲班變景技法,增加了真水雨景、五龍吐真水、五蛇吐真火、神鷹吞劍、空中對戰、劍光鬥法、鋼絲飛人等效果。
本劇原著為民初武俠小說家平江不肖生所著之《江湖奇俠傳》,後來京劇、福州戲、歌仔戲均援用電影片名《火燒紅蓮寺》,在廖瓊枝的記憶中,此戲為十天的連台本戲,劇情曲折繁複,前敷演崑崙派各人身家背景,以及紅姑、桂武甘聯珠夫妻如何投身派下,後以崑崙派與朝廷提督護衛陸小青聯手,大破崆峒派紅蓮寺智圓野僧囚禁姦淫民女之事為主軸。演出人員橫跨歌仔戲老中青三代,正邪兩方人物有精彩交手表演。
主題 | 戲曲 |
---|---|
種類 | 歌仔戲 |
作品英文名稱 | The Burning of Red Lotus Temple |
演出團體 | 財團法人廖瓊枝歌仔戲文教基金會 |
主創人員 | 導演馬寶山、編劇孫富叡、劇本修編廖瓊枝、音樂設計柯銘峰、音樂設計周以謙、技術總監暨舞台設計劉培能、燈光設計林立群、舞蹈設計張靜屏、服裝設計陳振旺、演員杜玉琴(特邀)、演員呂雪鳳(特邀)、演員張孟逸、演員吳安琪、演員簡育琳、演員李珞晴、演員許麗坤 |
字幕 | 中文 |
首演日期 | 2011-09-02 |
演出地點 | 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花蓮 |
演出長度 | 140分 |
影像提供 | |
其他代表作品 | 王魁負桂英 王寶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