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與「竹」原指絲絃樂器(如琴、瑟)與竹管樂器(如笛),近代民間所稱的「絲竹」則指以絲絃樂器和竹管樂器為主的一種樂器演奏形式。 「絲竹」的演奏形式有別於「吹打」,其特色為只用絃樂器及音色不突出之管樂器,而絲竹演奏的形式並非齊奏,亦非...(更多內容)
「絲」與「竹」原指絲絃樂器(如琴、瑟)與竹管樂器(如笛),近代民間所稱的「絲竹」則指以絲絃樂器和竹管樂器為主的一種樂器演奏形式。
「絲竹」的演奏形式有別於「吹打」,其特色為只用絃樂器及音色不突出之管樂器,而絲竹演奏的形式並非齊奏,亦非合奏,而是基本曲調有其骨幹,各樂器之演奏譜不盡相同而已。這種演奏形式流行於各地,因流行之地域不同,所用之樂器、樂曲不同,而有不同的稱謂。如揚溪絲竹、韓江絲竹、廣東小曲等。
【行街】是江南絲竹八大名曲中較有代表的一首樂曲,又名「行街四合」。所謂行街,就是在街上行走,是一種邊走邊演奏的形式,因為經常用於婚嫁迎娶和節日廟會巡演而得名。「四合」意指多首曲牌連綴成套,樂曲從慢板開始,旋律優美流暢,漸而進入快板,樂曲節奏愈趨熱烈歡快,速度越催越快,把情緒推至高潮,瞬而收尾結束。
主題 | 音樂 |
---|---|
種類 | 國樂 |
作品英文名稱 | Parading in the Street-Jiang Nan Sizhu Music |
演出團體 | 采風樂坊 |
主創人員 | 胡琴黃正銘、揚琴李淑芬、琵琶林慧寬、阮咸許靜宜、古箏陳幸惠、笛子吳宗憲 |
首演日期 | 1992 |
演出地點 | 臺北 |
演出長度 | 6分 |
影像提供 | |
其他代表作品 | 戰場/十面埋伏 Taiwan-2e2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