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八音的曲目類型中,絃索音樂的曲目常見出自各種民歌小調甚至戲曲唱腔轉化而來,但演奏特色,則特別強調嗩吶領奏樂師個人的演奏詮釋技巧與能力,嗩吶的主奏者能彈性利用口勁與按指等各種演奏技巧,將嗩吶原本剛硬嘹亮的聲響特徵,經轉化而詮釋成既柔軟又流...(更多內容)
客家八音的曲目類型中,絃索音樂的曲目常見出自各種民歌小調甚至戲曲唱腔轉化而來,但演奏特色,則特別強調嗩吶領奏樂師個人的演奏詮釋技巧與能力,嗩吶的主奏者能彈性利用口勁與按指等各種演奏技巧,將嗩吶原本剛硬嘹亮的聲響特徵,經轉化而詮釋成既柔軟又流暢的樂聲與音樂風格。這樣「八音化」的技巧處理,也成為客家八音班的表演特色之一。
運用民歌、小調山歌類入樂的【王大娘】、【二八佳人】、【清晨早】之類的曲目,皆是屬於明清小調曲目轉化為絲竹樂編制的合奏曲,除用嗩吶領奏外,通常以笛子領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