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現代江南絲竹風格的《望月聽風》,是臺北市立國樂團鍾耀光團長為慶祝中秋節所創作的樂曲。而《望月聽風》又名〈跳躍的線條〉,因2008年臺北市立國樂團精心策劃了「光華再現」演奏會,並選定於富有歷史意義的中山堂做演出。其中鍾耀光的《城市交響曲》以...(更多內容)
具現代江南絲竹風格的《望月聽風》,是臺北市立國樂團鍾耀光團長為慶祝中秋節所創作的樂曲。而《望月聽風》又名〈跳躍的線條〉,因2008年臺北市立國樂團精心策劃了「光華再現」演奏會,並選定於富有歷史意義的中山堂做演出。其中鍾耀光的《城市交響曲》以電影與國樂團的四個樂章〈痕跡〉、〈禪意〉、〈跳躍的線條〉、〈騰龍〉,在國樂團與影像的同步演出中,重現中山堂古蹟的歷史風華,並探索國樂團在現代的臺北市中所肩負的文化地位。
音樂首演所在,坐落於臺北市西區的中山堂,外觀擁有中國的「方勝」氣窗、玻璃瓦與斗拱;閩南式紅桃瓦;現代風格的蘇格蘭式外牆;西班牙回教式的弧形拱門、尖窗與希臘三角形山牆。而它的歷史記憶延伸擴展,可在昭和的傍晚,可在民國的傍晚,其周遭遊走的聲影,吆喝的聲音,都構成臺北的共同回憶。
主題 | 音樂 |
---|---|
種類 | 國樂 |
作品英文名稱 | Listening to the Wind Singing under the Bright Moonlight |
演出團體 | 臺北市立國樂團 |
主創人員 | 作曲鍾耀光 |
演出地點 | 中山堂中正廳,臺北 |
演出長度 | 5分55秒 |
影像提供 | 臺北市立國樂團、作曲家─鍾耀光 |
其他代表作品 | 《快雪時晴》二胡協奏曲 《Cat’s 無言歌》柳琴協奏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