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清華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顏訥
散文〈回望浮洲—獻給曾經存在過的婦聯一邨、婦聯二邨〉,是2012年的愛亞,轉身回望、紀錄1958年青春少女的自己,以及離開了五十幾年的浮洲。浮洲島位在新北市板橋,是由大漢溪和支流湳仔溝泥沙淤積而成的浮地,住民大約由三波移民潮組成,包括第一波1949年隨中華民國政府自中國來臺灣的外省人,第二波1960年代自中南部北上就業的城鄉移民,以及第三波1990年代來自東南亞的新住民配偶、移工。由於地貌的特殊,以及人口組成的多樣化,使得浮洲的空間樣貌充滿異質性。
愛亞在篇名副標點出「曾經存在過的婦聯一邨、婦聯二邨」,用過去式「曾經」揭示了她文中所談的浮洲,是屬於記憶重構的眷村空間。正如同她在文內描述,許多年過去了,再沒有臺北「縣」和板橋「鎮」,浮洲也不稱「里」,婦聯二邨連廢墟也不存在,「臺北縣板橋鎮浮州里婦聯二邨29號」的門牌,已成為虛擬的地理位置。既然如此,回望的意義何在?
散文一開始,愛亞暗示了浮洲對她的特殊情感,是一向「錢不夠用」的家庭突然有了屬於自己的房子。因此,雖然愛亞出生四川,居住在浮洲的時間不過五年;然而,既然這是在臺灣所真正擁有的第一個居所,便使她對此產生了「家」的認同。從中國各省隨政府來臺的外省人,大部分和愛亞有著相同的處境,在戰亂中流離失所,逃難到臺灣後,面對與家鄉相異的風土人情,回鄉的夢也隨著「反攻大陸」無望而消亡。因此,不少外省作家始終將眼光落在中國的土地上,臺灣的地理風景往往不是書寫主題,而是連結到中國記憶的通道。然而,可說是在眷村成長的愛亞,在這篇散文中的「回望」,不是橫向的通往中國,而是縱向對浮洲前世今生上下求索。因此,她從原住民最早在板橋的活動開始寫,一路往下探尋到17世紀漢人聚居做生意的景況,再著力於「婦聯一、二邨」與「力行新村」興建後的「眷村浮洲」。自此,愛亞迴向自己的眷村經驗,用記憶拼組出浮洲的地景、歷史、人倫關係,並且輻射出去,將與這一區有關聯的藝術家,包括李錫奇、朱天文、朱天心等人都羅織進來。
五年的眷村生活,正逢她從孩子長成少女,自我認同形成的關鍵期,使她從此自覺成為一個「眷村人」,「我長出眷村臉生出眷村氣息」,多年後仍有人會問她:「眷村的嗎?」彷若存在著「自己人」的氣味線索。除了回望,愛亞也前眺,記憶的列車駛往2011年,停靠在新建的浮州車站,從浮洲的都市改造和人工濕地利用,勾引出她對現代化與環境保護的反思。回憶固然溫暖,然而,眼前浮洲在文明與自然間的掙扎、調節,對愛亞來說是更美好的想望。
文/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生 徐禎苓
愛亞(1945-),本名李丌。生於中國重慶,祖籍松江。1949年隨父母遷居臺灣,成長於新竹。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今臺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科畢業。曾於空軍廣播電臺任播音員兼寫播音稿,並於《臺灣日報‧兒童版》任活動策劃、《聯合文學》執行主編,1985年在中國廣播電台青春網主持「愛亞信箱」,談論青少年議題,並將廣播稿改寫為小品集《給年輕的你》(1986)、《給成長的你》(1988)、《有時星星亮》(1989);也在警察廣播電台主持「文學的聲音」節目。另外也開設寫作班,培育創作人才。
愛亞的寫作起步頗早,十歲詩作刊登《東方少年》,十六歲獲得全國性作文比賽散文佳作。1973年起,始以筆名「愛亞」相繼在《國語日報‧家庭版》、《聯合報》、《皇冠雜誌》等刊物上發表作品。後聽從出版人隱地的建議,以散文立足文壇。
愛亞擅以清新自然的筆調書寫生活趣事,散文集《喜歡》(1984) 被評為「文壇的一個新聲音」,其後以極短篇令人稱道。另有小說集《我也寂寞》(1983)、《曾經》(1985)、《愛亞極短篇》(1987)、《愛亞極短篇二》(1997)、《我遇到一位女士》(2011)等,以及詩集《星星手札》(1984),並主編有《街景之種種》(1987)、《八十年短篇小說選》(1991)等。
其長篇小說作品《曾經》改編為連續劇,於公共電視台播映。近年來,由於生命階段不同,關懷面向改變,刻畫的內容從家庭婦女、青少年議題、眷村文化,擴及旅行、飲食和環保,例如《味蕾唱歌》(2012)、《安靜的煙火──我的臺灣花.樹》(2014)即是。
原著名稱(中文): | 〈回望浮洲〉 |
---|---|
原著名稱(英文): | Looking Back on Fuzhou |
發表年: | 2012 |
選集名稱: | 《綠岸圍城.浮洲島》 |
作家: | 愛亞 |
原著語文: | 中文 |
文類: | 散文 |
出版社: | 臺北:明日工作室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年: | 2012 |
ISBN: | 9789862903568 |
原著訂購資訊(網址): |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47890 |
原著訂購資訊(備註): | 博客來網路書店 |
譯本訂購資訊(網址): | |
譯本訂購資訊(備註): | 尚無英譯本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