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清華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顏訥
袁瓊瓊寫作過多部以眷村為背景的小說,收錄在1986年出版《又涼又暖的季節》裡的短篇小說〈夕暉〉,帶有自傳色彩,同時也表現戰後外省來臺軍人父輩的生命困境。
袁瓊瓊成長於臺南「湯山新村」,對眷村感情深厚,筆下小說場景也多半設定在眷村。〈夕暉〉也不例外,故事發生在眷村,主角父親是隨中華民國政府撤退來臺的軍人。小說以主角與父親的關係為中心,透過從出生到父親過世前的觀察,逐步將父親形象、家庭結構具體化。例如,小時候和父親不親近,「爸爸」這個概念的形成,是從「卡其色軍服的大腿和肚子」開始,暗示「爸爸」的角色最初對主角來說,是「軍人」大過「父親」;而對他的印象僅止於大腿,表示父親鮮少蹲下來親近孩子,也顯現他高高在上的位階與距離感。不過,袁瓊瓊在小說開頭將父女距離拉開,使父親在軍旅生涯不如意後,開始發胖、小丑化、低下身與家人親近,有了形象上極大的差異,也正是這種差異,父親的失志、病痛和死亡,成為小說的高潮,產生極大張力。也可以說,父親往下/內與家庭靠近的過程,也正是在那個年代,作為軍人/男人價值向下墜落的過程。
〈夕暉〉某種程度帶著自傳色彩。袁瓊瓊的父親亦是軍人,同樣在她少女時期,因為心肌梗塞辭世,全家必須搬離眷村。此外,小說主角出生時,臍帶繞頸,也是袁瓊瓊的真實經驗。這個與死亡靠近的體驗,讓袁瓊瓊此生都覺得與世界有疏離感。不過,因為能站在世界之外觀看世界,一如她能站在眷村之外觀看眷村,使得〈夕暉〉不只是一個人的故事,而是整個時代的縮影。小說中,每個在眷村生活的小孩,都傳說「爸爸從前很有錢」,是否真的富有已不可考,但是過往繁華皆如煙,全部都在撤退的過程被拋下,是那一代外省人共有的心境。主角父親在事業上的失敗,以至於不斷逃避,最終逃向死亡;不論作為隱喻,或者是空間上不得不的移動,「逃」都是離散族群的共通語言。
因此,一如袁瓊瓊在小說結尾所言:「這是一個平凡人一生的傳奇和事實」,眷村的傳奇並非鬼怪神話,而是鑲嵌在戰後臺灣特殊的文化政治脈絡裡的奇特命運與現實。〈夕暉〉之所以動人,正因為袁瓊瓊能將特殊時空下尋常人的典型遭遇,娓娓道出,讓讀者發現了那些蘊含在細節裡的深刻。
文/王鈺婷
袁瓊瓊(1950-),筆名朱陵。祖籍四川,生於新竹,1954年隨家人遷居臺南。1967年第一篇小說〈路〉,以父親逝世為題材,於校刊發表。起初以筆名朱陵寫作新詩,曾任《創作》月刊編輯,繼以散文和小說知名,1976年起專事寫作,1984年赴美參加愛荷華國際寫作班研究。
曾多次獲聯合報小說獎、散文獎及時報文學獎等。著有散文集《紅塵心事》(1981)、《青春的天空》(1986)、《繾綣情書》(2007)等;短篇小說集《春水船》(1979)、《自己的天空》(1981)、《兩個人的事》(1983)、《滄桑》(1985)等;長篇小說《今生緣》(1988)、書評《食字癖者的札記》(2003)等。並長期參與電視及電影劇本寫作,較著者如《大城小調》、《紅男綠女》、《家和萬事興》等,皆膾炙人口。
袁瓊瓊作品主題多環繞都會男女情愛,探觸女性心事,冷冽精緻。由於編劇的訓練,對小說人物的心理歷程掌握得十分透徹,情節設計充滿戲劇的張力,她以細膩的筆法捕捉生活周遭種種微妙的人情世故,字裡行間透露著耐人尋味的慧黠與清亮,遊走在純文學與大眾之間,很能引人共鳴。郝譽翔指出袁瓊瓊善於掌握小說的形式與敘事:「袁瓊瓊確實以幾近完美的方式,操縱著敘事的軸線,或是穿插倒敘,時空交錯,或是抒情寫景,節奏輕重緩急,均能適可而止。」王文興則將袁瓊瓊歸類為深通世故、熟諳人情,研究人類應對言行變化的政治典型小說家。
摘錄自臺灣大百科全書,中文全文請見: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7671
原著名稱(中文): | 〈夕暉〉 |
---|---|
原著名稱(英文): | Even-glow |
發表年: | 1984 |
選集名稱: | 《又涼又暖的季節》 |
作家: | 袁瓊瓊 |
原著語文: | 中文 |
翻譯語文: | 英文 |
譯者: | 陳懿貞(Chen, I-djen) |
文類: | 短篇小說 |
出版社: | READMOO電子書 |
出版年: | 1986 |
原著訂購資訊(網址): | https://readmoo.com/book/210000512000101 |
原著訂購資訊(備註): | READMOO電子書 |
譯本訂購資訊(網址): | http://www.taipen.org/03_3.html |
譯本訂購資訊(備註): | Taipei Chinese Center, International P.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