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臺灣師範大學應用華語文學系教授 蔡雅薰
〈一周大事〉是周腓力撰寫由臺灣赴美的新移民生活作品中,極具代表性的一篇,1985年10月發表在《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並獲得中國時報文學獎小說首獎,引起當時海內外華文文壇的關注。
〈一周大事〉以男主角「我」為第一人稱敘述。「我」於1983年初舉家來到美國洛杉磯的「浪人之街」承租店面,成為買賣玩具的批貨商。一家共四口,有五歲的兒子強強,四歲的女兒珍珍,以及悍妻。
初來洛杉磯時,男主角每周工作七天,每天工作十小時,早餐每天都吃紅燒肉以求省事,也因為忙碌於生計而逐漸淡忘了行夫妻之實。為了維持夫妻的和睦,訂定了「一周大事」──於每個禮拜六晚上行房。不料卻因為家計時常爭吵,「一周大事」無限延宕,加上在美國生活的不易,使得妻子個性日漸強勢,反映了「我」的無能。「我」因為慾望與自尊心的驅使,便與拉丁客人瑪利亞趁著生意空檔在倉庫調情。
故事收場於妻子發現倉庫少了50支手錶,這才引爆了妻子早知兩人有特殊關係的事實。本以為妻子會暴跳如雷,但妻子卻平淡敘述:瑪利亞也是顧客,犯不著得罪,加上在倉庫的時間也幹不了「一周大事」,便決定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料丈夫的大意竟讓瑪利亞偷走東西。聽聞此言,「我」一方面羞愧於妻子知情,一方面惱怒於瑪利亞的欺騙,頓時男性尊嚴盡失。最後以珍珍腹痛作結,留下始終要面對的瑣碎日常。
周腓力善用喜劇嘲諷的幽默筆法,來彰顯移民者的困境。〈一周大事〉以在美華人移民的艱辛生活為題材,將苦悶的移民塵世,描繪成趣味的人生翦影。「一周大事」其實是忙於生活戰場的夫妻無可無不可的性事,小說語調越是若無其事,與殘酷事實的對比就越是強烈鮮明。作家選擇以「我」敘述,免除了影射他人的疑慮,而這種「自我消遣」的方式,也獲得了讀者的共鳴與同情。周腓力的小說常常從移民生活的民生問題入手,尤其是利用「飲食」與「性愛」的失常樣態,以顯現移民沉重的生計壓力。此篇,也正是透過夫妻的性愛生活,突顯滑稽尷尬的處境,藉由此情節安排,反向宣洩移民者在現實中遭受的壓抑,加深對比了華人身為新移民的苦痛心境。
文/臺灣師範大學臺灣文學與文化研究所博士生 王俐茹
周腓力(1936-2003),祖籍四川資中,生於上海。1947年來臺,於臺灣大學外文系畢業後,任外商公司業務副理、澳洲駐華大使館華籍商務官、琉球美軍翻譯官等職。1976年舉家遷居美國,晚年旅居於洛杉磯。以服飾店為業,並致力於寫作。
周腓力擅長將自身經歷的移民辛酸以幽默筆法化為小品散文,戲而不謔,往往在其詼諧的文字中,閃現在美生活的悲傷與沉重。1985年以短篇小說〈一周大事〉榮獲時報文學獎小說類首獎,引起海內外藝文界矚目,此後多次獲中華日報文學獎等獎項。
周腓力的小說作品,寫出華裔移民在美國經營各行各業的辛酸,從生活的夾縫間見到東西文化的交流與衝突。例如在〈洋飯二吃〉中,以「美國人不給飯吃,我給美國人飯吃」為概念,於自嘲中刻畫移民者獨立求生的機智與堅定意志。而獲獎小說〈一周大事〉,則是藉由一個華裔移民家庭的性事與日常生意,側寫美國移民者的幸與不幸。
曾前後出版短篇小說集《洋飯二吃》(1987)、《離婚周年慶》(1992),散文集《幽自己一默》(1989)、《萬事莫如睡覺急》(1989)、《婚姻考驗青年》(1994)、《幽默開門》(2005)、《出門靠幽默》(1996)和《盡情幽默》(2000)等作品,俱為經典。
原著名稱(中文): | 〈一周大事〉 |
---|---|
原著名稱(英文): | The Big Event of the Week |
發表年: | 1985 |
選集名稱: | 《洋飯二吃》 |
作家: | 周腓力 |
原著語文: | 中文 |
翻譯語文: | 英文 |
譯者: | Howard Goldblatt(葛浩文) |
文類: | 短篇小說 |
出版社: | 臺北:爾雅出版社 |
出版年: | 1987 |
ISBN: | 9576390494 |
原著訂購資訊(網址): | http://www.elitebooks.com.tw/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A193 |
原著訂購資訊(備註): | 爾雅典藏館 |
譯本訂購資訊(網址): | http://www.taipen.org/03_3.html |
譯本訂購資訊(備註): | Taipei Chinese Center, International P.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