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教授 應鳳凰
〈米粉嫂〉是女作家荻宜1975年發表在報紙副刊的短篇小說,是她踏上寫作之路的成名作,出版第一本小說集時也成了書名。雖只短短三字一個「人物名稱」,但它作為「小說題目」時,已直接透露主要人物的性別及職業:「嫂」字讓讀者一望而知主角是位女性,且是「有丈夫」的女性。小說一開場,即女主角在她經營的流動食攤上,忙碌地一碗一碗賣著米粉的場景;來到她攤上的食客,左一聲,右一聲「米粉嫂」地叫著。這位獨力負擔家庭經濟的女性,同時是位十歲女孩與八歲男孩的母親。幾年前丈夫移情別戀,遺棄家庭妻兒。她是被動簽字離婚的,卻沒拿到一毛錢贍養費,反而勇敢地將一兒一女帶在身邊,自己負責扶養。
故事開始於一個計程車司機對她的追求。女人離婚後整日埋首攤上勞務與家務,擔子沉重,生活沉悶。司機趙福民是米粉攤常客,開始約她出去看電影,也時常來找她,慢慢地米粉嫂成了他非正式的「午妻」,也衝動地準備拋妻離子與她結合。直等到有一天,趙的妻子找上門來,哭著表達她的恐慌──她們一家大小不能沒有爸爸:「我們一家人都靠福民開計程車來維持」,沒有他全家無法生活。她來懇求米粉嫂,「妳一個人可以養活自己,養活孩子」,沒有男人照樣過得很好。
同為弱勢女性,米粉嫂自食其力,擁有經濟獨立的優勢。兩位女性相比,強弱勢力明顯。若從女性主義觀點,經濟自主確是女性自立首要條件。米粉嫂此時卻憶起當年被男人遺棄的痛苦經歷,將心比心,同樣作為弱勢女性的「姊妹情誼」油然而生,她毅然答應「離開趙福民」,願意把丈夫還給她。
隔天她對上門的趙說:「你走吧!以後不要再來了!」小說如果在這裡結束,讀者看到的,或只是一個有反省能力的女人,懸崖勒馬,停止了一場三角戀,也救起一個頻臨破碎的家庭。但故事還沒完,還有高潮在結尾。幾天後,米粉嫂帶著小孩外出剛回家,一位女孩正焦急著來找「爸爸」趙福民。原來她五歲的弟弟急性盲腸炎,需緊急開刀,媽媽沒有錢,派她來這裡找父親。米粉嫂雖然不知她父親行蹤,但二話不說先帶上錢,隨著女孩一起趕到醫院。在醫院急診室,她遠遠看到趙福民夫婦的窘況,知道他們急需錢用。她將一大把錢塞在女孩手中,一人悄悄離開了醫院。
在故事前半部,我們看到米粉嫂不奪人所愛,不往下墮落,屬道德意識的一面。但在小說後半──按說趙是她正要擺脫的男人,趙妻該是「情敵」,但米粉嫂的行為出乎讀者意料。首先,她並非有錢人,身上一點錢是一碗碗米粉微薄收入累積起來的。其次,手術費用不是小數目,可能是她全部的積蓄。但基於同樣是底層階級、經濟弱勢者互相幫助的「階級感情」,她竟不求回報地慷慨解囊。這份階級感情因超越了男女之愛,超越了族群與性別而更加動人。
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教授 應鳳凰
荻宜(1948-),本名謝秀蓮,桃園人,自幼家境清寒,當過店員、女工、孤兒院保母,卻始終未減其對文藝創作的熱愛。初中便喜歡作文,17歲第一篇散文〈剪報與我〉在《台灣新生報》「新生副刊」發表。1969年起嘗試編劇,被台視「星期劇院」聘為特約編劇,之後撰寫廣播、電視劇本長達7年。1975年初發表短篇小說〈米粉嫂〉,被《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主編高信疆列在「當代中國小說大展」欄目,與其他知名小說家同台亮相,自此走上積極創作的道路。
荻宜幼年體弱,為求強身曾習拳練劍,遂與武術結緣。她喜愛的國樂、針灸、紫微斗數、子平八字、風水等,也化為文學創作的素材。除了出版短篇小說集《米粉嫂》(1977)、《愛情再見》(1986)、《槍屋》(1995)之外,1983年開始寫武俠小說,從短篇、中篇而長篇,成為臺灣少數寫武俠的女性作家。1993年由萬盛出版公司出版45萬字武俠長篇小說《雙珠記》;2000年起由風雲時代出版公司推出一系列武俠作品:《不空遊俠》、《明鏡傳奇》、《採花記》等總計7部共11冊。
她的筆名「荻宜」是一邊翻字典,憑感覺而取的,取其諧音「第一」之意。為了寫武俠小說也曾改用另一筆名「靈空子」。荻宜還寫過一些雜書:如健身叢書:《柔性、生態、有氧操:傳統鬼谷子健身術》(1994);也在《大成報》、《台灣新生報》等寫過「命理」專欄,著有《命帶桃花》(1997)。晚近出版了兩本帶有勸世意味、佛教哲理的長篇小說《地藏明珠》(2010)、《今生,就等一個人》(2012)。
原著名稱(中文): | 〈米粉嫂〉 |
---|---|
原著名稱(英文): | The Noodle Lady |
發表年: | 1975 |
選集名稱: | 《米粉嫂》 |
作家: | 荻宜 |
原著語文: | 中文 |
翻譯語文: | 英文 |
譯者: | David Steelman(施鐵民) |
文類: | 短篇小說 |
出版社: | 臺北:文豪出版社 |
出版年: | 1977 |
原著訂購資訊(備註): | 文豪出版社 |
譯本訂購資訊(網址): | http://www.taipen.org/03_3.html |
譯本訂購資訊(備註): | Taipei Chinese Center, International P.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