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紀大偉
在臺灣文壇中,女同志主題作品最多樣豐富的作家就是陳雪。陳雪諸多刻畫女同性戀的長篇小說已經獲得肯定,不過她的第一本書《惡女書》(1995)是短篇小說集。《惡女書》一推出就獲得廣泛迴響,除了因為書名標榜的「惡女」意象讓人遐想(女人是罪惡的,還是邪惡的?),也因為書中收納作品赤裸裸地描寫了女同性戀的性愛,引起爭議。陳雪的前輩們,從李昂、凌煙到曹麗娟等等,寫到女同性戀的性都只是點到為止,並沒有像陳雪一樣用特寫鏡頭展現女女之間的性高潮。陳雪刻畫的女同性戀畫面毫不避諱突顯女體私密處,難免被人懷疑成為異性戀男性偷窺的對象,但更不可否認的是:在女同性戀意象相對貧乏的1990年代,陳雪的畫面為許多求知若渴的女同性戀讀者提供想像情慾的養分。
《惡女書》中最膾炙人口的小說是〈尋找天使遺失的翅膀〉,經常被當作學校教材、被收入國內外小說選集。這是一篇後設小說(臺灣解嚴後,文壇曾經瘋狂流行後設小說),將女主角寫小說的過程跟她的雙性戀情慾探險交織在一起──事實上,對女主角來說,文學和情慾的追求根本是難以切開的。例如小說寫到,對親生母親又愛又恨的女主角,在性生活活躍的高中時代,一邊耽讀母親買給她的卡夫卡小說,一邊手淫。女主角從小就發現母親從事性工作,因而一方面崇拜母親的妖豔,一方面卻又嫌惡母親的敗德。基於矛盾的母女情結,女主角故意很早就跟眾多男子頻繁性交,以為自作賤可以讓母親受傷傷害,未料這樣卻讓自己變得更像性工作的母親。也就是說,藉著「不認同」母親,女主角投入「認同」母親的漩渦。
小說中,「認同」跟「不認同」不可隔離,跟「欲望」也分不開。也就是說,主流社會主張的異性戀公式──女兒「認同」母親(女人)卻「欲望」父親(男人),在小說中被顛覆了。討厭母親的女主角不但不知不覺模仿母親,而且還開始迷戀肖似母親的女子。女主角將來往的男人們棄之如敝屣,同時執迷於寫小說和跟女人性交──這兩種行為其實都是尋母歷程的變奏。小說完成日,也就是母女和解時。
文/呂明純
陳雪(1970-),臺中人。1992年中央大學中文系畢業。著有小說集《惡女書》、《夢遊一九九四》、《惡魔的女兒》、《愛情酒店》、《鬼手》、《橋上的孩子》、《陳春天》、《附魔者》等,其中數部作品現已外譯。再者,收錄於《夢遊1994》(1996)一書中的〈蝴蝶的記號〉,亦改編為電影《蝴蝶》(2004),作品廣受時人喜愛。
作為90年代重要的女同志小說家,陳雪善於透過豐富的語言意象,以邊緣姿態試探社會規範的極限,並在書寫同性情慾和母女關係之間,展現了繁複的身分辯證。首部小說集《惡女書》在1995年出版時即以其驚世駭俗、赤裸細部描繪同志情愛的創作風格引起騷動。隨後出版的《夢遊一九九四》在題材上更為多元,以超現實筆法和恍兮惚兮的夢魘描寫,描寫潛意識中被壓抑的情慾和愛戀。透過擅長的第一人稱敘述,陳雪有意識地運用陰性聲音,廣泛觸及了亂倫、雙性戀、戀物癖、同性情慾等邊緣題材。在《惡魔的女兒》(2000)中,陳雪則透過了精神科女醫師的第一人稱,逐步在治療過程中呈現女性童年經歷的性侵害、亂倫和創傷記憶;而《愛情酒店》,陳雪更以「寶兒」這個媽媽桑女兒的敘述視角,呈現圍繞在「愛情酒店」這溫暖嫵媚的「T吧」中種種生離死別和愛慾情仇。
在2004年首度嘗試自傳體小說《橋上的孩子》後,陳雪接著創作了第二部自傳性濃厚的長篇小說《陳春天》。而《天使熱愛的生活》則是陳雪在2006年發表的第一本隨筆散文集,信手拈來日常生活中的心得觀點,平實中能見其真摰。2014年出版散文作品《戀愛課:戀人的五十道習題》將戀人各階段相處的關係做了細膩深刻的梳理。
摘錄自臺灣大百科全書,中文全文請見: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7704
原著名稱(中文): | 〈尋找天使遺失的翅膀〉 |
---|---|
原著名稱(英文): | Searching for the Lost Wings of the Angels |
發表年: | 1995 |
選集名稱: | 《惡女書》 |
作家: | 陳雪 |
原著語文: | 中文 |
翻譯語文: | 英文 |
譯者: | Fran Martin(馬嘉蘭) |
文類: | 短篇小說 |
出版社: | 臺北: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 |
出版年: | 1995 |
ISBN: | 986742073X |
原著訂購資訊(網址): | http://www.chiuko.com.tw |
原著訂購資訊(備註): |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 |
譯本訂購資訊(網址): | http://www.uhpress.hawaii.edu |
譯本訂購資訊(備註): |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