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紀大偉
林佑軒是2010年左右崛起的青年小說家,作品經常刻畫年輕男同志。在「1990年代臺灣同志文學黃金時期」結束之後,他是投身同性戀再現的主要新生力之一。小說採用主人翁的第一人稱口吻敘述故事,所以讀者對於小說內容的認知都來自於主人翁瑣碎嘮叨而三八的語言。林佑軒的許多作品都藉著這種敘事聲音,透露出小說主人翁對於自我和世界的認知就是很恍惚的。
他的短篇小說〈女兒命〉展現「跨性別」、「new half」(這是日本流行語,意思是「跨性別」)的男同志青年,以及他的六十餘歲父親。小說主人翁愛穿女裝,發現他的父親竟然也是同好。小說題目「女兒命」一詞出於摸骨算命師:算命師推算父親有女兒命。但是父親並非真的有女兒;他命中的女兒,是小說主人翁和父親自己。「女兒」在小說中有兩層意義:在性別層面,父子都想做女人;在親屬關係的層面,父子都想當母親的女兒。或許正因為父子都想做女兒,所以他們搶著要穿母親的衣裳,卻不見得對其他女性的服飾表現強烈興趣。
這篇小說的主人翁語言半真半假(有些出於他對生活的觀察,有些出於他的幻想)、忽男忽女(他喜歡學女人說話)、忽俗忽雅(有時引用俚語有時引經據典),讓讀者透過他的不穩定語言認識一個畫面搖晃模糊的跨性別世界。但是這種讀者難以辨讀的語言對於這篇小說而言卻特別貼切:畢竟,小說主人翁所認知的他自己和父親也都在真假、男女、雅俗(階級)的斷層之間浮動。
因為小說用第一人稱說故事,讀者得以發現主人翁並非全知全能:「跨性別」、「new half」這些術語,並不是主人翁本來就知道的,而是別人硬塞給他的新知;他並非一開始就得知父親的扮女裝嗜好,而是誤打誤撞收集情報之後才後知後覺;他對於社會的理解大量來自聽來的八卦。根據主人翁的報告,讀者可以知道主人翁自己是男同性戀者,但並不能確知娶妻生子的父親是異性戀還是同性戀。臺灣社會各界對於跨性別人口的理解本來就是霧裏看花,而這篇小說正好否定了「正常社會」想要揭開「異類人口」神秘面紗的可能性。
文/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生 蔡孟哲
林佑軒(1987-),臺中人。畢業於臺灣大學財金系與中文系,曾就讀臺中一中。林佑軒可說是他這個世代最勤於描寫男同性戀生態的年輕作家之一。
臺灣1980年代出生的青年寫作者多半以文學獎出道,林佑軒也是如此,自20歲就開始獲獎,2010年以〈女兒命〉獲聯合報文學獎小說獎,受文壇注目;小說以兒子為敘事者述說自身男跨女的心路歷程,伏筆穿引父親同為跨性別者的故事懸念,描繪出立體鮮活的角色特質,原來,文中的女兒,指的不僅是愛扮女人的兒子,也是愛穿女裝的父親。2011年以〈Funky〉獲臺北文學獎小說首獎,描寫臺北知名男同志酒吧Funky裡年輕世代男同性戀者的人際社交,縮影了一個同志世代的青春記憶。2012年與2013年,接連獲梁實秋文學獎的散文評審獎,前者〈有人溫泉滑洗凝脂,有人拔劍四顧心茫然,有人天陰雨溼聲啾啾〉,自懺參與社會運動與文學創作的矛盾衝突,展現高度的社會關懷與強烈自省;後者〈就位〉則以軍隊術語巧妙隱喻男同志性愛體位,力抗社群內部各種受污名歧視的卑踐位置:零號、SM、嗑藥與愛滋病,意圖描摹新的主體性與倫理觀,觸碰生命哲思。
林佑軒擅長精妙細膩的語言掌握。他穿梭於通俗與俚俗、古典與用典之間,嘻笑犀利中流露出敏銳與聰慧,在體現對同志社群與臺灣社會的關注之時,也不忘對主流的異性戀主義社會提出批判與挑釁。
原著名稱(中文): | 〈女兒命〉 |
---|---|
原著名稱(英文): | Destined for a Daughter |
發表年: | 2010 |
選集名稱: | 《崩麗絲味》 |
作家: | 林佑軒 |
原著語文: | 中文 |
文類: | 短篇小說 |
出版社: | 臺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 |
出版年: | 2014 |
ISBN: | 9789860303360 |
原著訂購資訊(網址): | http://www.chiuko.com.tw/ |
原著訂購資訊(備註): | 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 |
譯本訂購資訊(網址): | |
譯本訂購資訊(備註): | 尚無英譯本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