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候選人 金儒農
時間是2020年,當時臺北剛從六年前的桃園縣龜山大地震中慢慢恢復元氣,只是距離震央最近的萬華區——也就是西門町的所在地,損失慘重,滿目瘡痍。為了恢復往日榮光,也為了讓民眾不要忘記西門町的樣子,臺北市政府與美商公司合作,決定以虛擬實境系統來重建2008年的西門町,也就是VirtuaStreet。在這個計畫中,人們可以靠散佈在臺北各處的虛擬實境室來重回昔日鬧區,並且透過力回饋系統與環境和虛擬的他人互動。
這是一個很標準的科幻小說的設定,甚至有點塞爆叛客(cyberpunk,或譯塞博叛客)的味道,不過隨之而來的,卻是相當本格推理小說的情節。主角大山與露華發現測試階段的VirtuaStreet有人還沒登出,於是兩人也進入虛擬世界去尋找那人的蹤跡,結果在西門町最顯眼的地標的街角處發現了他,只是變成一具虛幻的屍體。透過登入記錄追蹤到他,發現是個小混混,頭部受到極大的力道擊打,肇使身亡。但相應產生了一個問題,為了不造成紛爭,所有VirtuaStreet裡的力回饋係數都調成原來力道的80%,換句話說,沒有人有辦法造成這樣的傷害,那麼,兇手是誰,又是怎麼作案的,便成為最大的謎團。
這本小說,是作者寵物先生投稿「島田莊司推理小說獎」並獲得首獎的作品,該獎項以島田莊司的本格推理小說理念為宗旨,也就是認為推理小說是「誘導謎題出現和解謎時所帶來的驚愕的裝置」,這邊要注意的是,其中所蘊含的推理小說的人工性特質,剛好也成為《虛擬街頭漂流記》(2009)最為人所注意的重點。
寵物先生過去擔任電腦工程師的工作,因此對相關的議題與設定都知之甚詳,也成功的架構出一個可信賴的虛擬系統形象,只是他並不單純只是想寫一個帶著科幻意味的推理小說而已。而是如何透過這本小說召喚當代人對於「西門町」的集體記憶,那是一個六年級的臺北人絕對無法忘懷的成長歷程,也變成他在小說中企圖留存的回憶。
在記憶外,「親情」這個元素也是本書的另一引人注目之處,露華與她養母的「扮裝母女」關係,大山跟他小孩的溫馨相處過程,都在探測人對於親情的需求。「如果親人是人工創造出來的,那親情還會是真的嗎?」成為這本小說最耐人尋味的提問。
文/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博士生 王品涵
寵物先生(1980-),本名王建閔,生於基隆瑞芳,長於臺北。臺灣大學資訊工程系畢,曾任職於友立資訊、英特維數位科技、科立爾數位科技,擔任軟體工程師。就讀大學期間,寵物先生加入校內推理小說研究社,閱讀了西村京太郎的《殺人雙曲線》(1971)與高木彬光《紋身殺人事件》(1951)後,深為「推理小說」此一文類著迷,自言「立誓要一生追求令人感動的推理作品」。畢業就職後,仍積極參與大學社團運作。後加入臺灣推理作家協會,積極推動相關活動,並曾擔任臺灣推理作家協會首任秘書長。
寵物先生的創作以推理小說為主,於2007年以〈犯罪紅線〉獲第五屆「人狼城推理文學獎」首獎(該獎於2008年更名為「臺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2009年以長篇《虛擬街頭漂流記》獲得第一屆「島田莊司推理小說獎」首獎。其他的重要作品,包括短篇〈名為殺意的觀察報告〉(2005)、短篇集《吾乃雜種》(2008)、長篇《追捕銅鑼衛門:謀殺在雲端》(2013),以及與陳浩基合寫的《S.T.E.P》(2015)等。
其創作風格,目前多以重視邏輯推理的古典式推理為主,另亦頗受日本新本格派之影響。其作品除解謎性外,在謎面的開創性與人物的性格描寫等方面亦頗獲好評,為當代臺灣推理小說的重要作家。
原著名稱(中文): | 《虛擬街頭漂流記》 |
---|---|
原著名稱(英文): | Adrift in a Virtual City |
發表年: | 2009 |
選集名稱: | 《虛擬街頭漂流記》 |
作家: | 寵物先生 |
原著語文: | 中文 |
文類: | 長篇小說 |
出版社: | 皇冠文化集團 |
出版年: | 2009 |
ISBN: | 9789573325703 |
原著訂購資訊(網址): |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446253 |
原著訂購資訊(備註): | 博客來網路書店 |
譯本訂購資訊(網址): | |
譯本訂購資訊(備註): | 尚無英譯本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