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副教授 陳國偉
藍霄於2004年出版的《錯置體》,是一本以正統解謎推理小說為創作宗旨的作品,小說透過橫跨七年的兩個案件,結合染色體(chromosome)、「無精蟲症」(azoospermia)、「解離性失憶症」(Dissociative amnesia)等醫學知識,書寫出一個具有高度神秘詭譎氣息,但其實是因為人類基因所造成的特殊存在悲劇。
故事從擔任心理醫生的同名角色藍霄,收到陌生男子王明億寄來的信件,描述他某日在咖啡店上完廁所後,原本一起聚會的朋友竟然完全不認得他,甚至連他的家人、工作的地點也否認他的存在,讓他感到異常的痛苦。於是為了證明自己的身分,他打算向警方自首,承認自己是七年前K大學醫院女學生張時方命案的兇手,並且在來信的結尾,王明億寫道:「藍霄先生。當年,您也有份!」
然而最匪夷所思之處在於,藍霄無法確定他是否牽涉其中,因為七年前他的確因為參加會議出現在K大醫學院附近,由於他受到不明襲擊昏倒,且醒過來時,他的褲子已被褪至膝下。而當時張時方死於密室之中,旁邊緊鄰只有女性可以進出的女性游泳池更衣室,但是屍體留有不明的精液與男性DNA,製造出難以解釋的謎團。但是沒過多久,警方便發現王明億身首異處,然而最詭異之處在於,經過檢驗之後,屍體的頭部與軀幹竟是分屬兩個人的DNA!
作為一本解謎導向的推理小說,《錯置體》大膽地挑戰類型的敘事成規,不論是在敘事的層面還是結構,都充滿了各種後現代式的錯置:從第一章的e-mail到以藍霄的回憶為敘述主軸,再進而轉入第二章的刑事案件紀錄,讓讀者開始可以參與劇情發展。對讀者來說最期待的偵探角色秦博士,卻要直到第三章,才與助手小李一起登場。然而到了第四章,作者卻又借用傳統推理小說的常見手法,以助手的觀點敘事事件發展,提供具有客觀性,但又貼近真相的第一人稱敘述位置;然而作者並不以此滿足,助手小李不僅交代案情,且不斷對其他角色佯裝自己才是偵探,透過充滿高度在地性且趣味的對話,呈現難得的喜劇惡搞元素。到了最後一章,所有前面的主要敘述者都退場,讓位給兇手透過信件的獨白舞臺,明白地告訴讀者,這是絕對的真相。透過這些別出心裁的後現代敘事與結構設計,以及豐富的角色形象,藍霄透過《錯置體》建立了臺灣推理小說難得的在地性。
文/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博士生 楊勝博
藍霄(1967-),生於澎湖,本名藍國忠,臺灣推理小說家、專業婦產科醫師。1985年於《推理》雜誌發表處女作〈屠刀〉,五年後以第二作〈醫院殺人〉獲「林佛兒推理小說獎」嶄露頭角,同年發表〈迎新舞會殺人事件〉,以B醫學院六人組——秦博士、小李、阿諾、老K、許仙和湯瑪斯(藍霄)——為主角的推理系列作於焉誕生。
本系列計有中短篇〈迎新舞會殺人事件〉(1990)、〈高四生之死〉、〈玫瑰殺機〉、〈廬山溫泉殺人事件〉(1992)、〈考試卷〉(1993)、〈自殺的屍體〉(1995)、〈東方慢車謀殺案〉、〈烈日下的高速灣道〉、〈芋鄉事件〉(1996)、〈我在大貝湖遇見恐龍〉(2004)等10篇;長篇作品則有《錯置體》(2004)、《光與影》(2005)、《天人菊殺人事件》(2005)等3部。
從最早強調詭計謎團、嚴謹邏輯與幽默對白的校園推理風格,到主角群步入社會後融入社會情愫,愈發著重心理層面的描寫,讓小說層次更為豐富。長篇代表作《錯置體》巧妙融合在地性,並成功譯寫、建構了推理的文體秩序。2009年被選為日本講談社「島田莊司亞洲本格聯盟」書系首作出版,標誌著臺灣推理已能逆輸入至推理小說先進國家,是臺灣推理的重要里程碑。
除了小說創作之外,藍霄的個人網站收集各類推理資料並開設討論區,方便推理迷相互交流。不但作為《推理》雜誌世代與網路世代間的橋樑,也積極參與推理迷與出版社間的引介工作,提攜後進不遺餘力,是臺灣推理發展的重要推手之一。
原著名稱(中文): | 《錯置體》 |
---|---|
原著名稱(英文): | Mislocation: the Tapeworm Murder Case |
發表年: | 2004 |
選集名稱: | 《錯置體》 |
作家: | 藍霄 |
原著語文: | 中文 |
翻譯語文: | 長篇小說 |
出版社: | 臺北: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年: | 2004 |
ISBN: | 9867600630 |
原著訂購資訊(網址): |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267154 |
原著訂購資訊(備註): | 博客來網路書店 |
譯本訂購資訊(網址): | |
譯本訂購資訊(備註): | 尚無英譯本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