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清華大學語言學研究所博士生 劉承賢(Lau, Seng-hian)
〈海翁宣言〉李勤岸
阮無愛 koh 新婦仔形
痀痀 khiā tī 遐
講家己是一條蕃薯
hōo豬食 koh hōo人嫌
從今以後阮 beh身軀掠坦橫
做一隻穩穩在在 ê 海翁
背向悲情 ê烏水溝
面向開闊 ê太平洋
阮小可曲痀 ê形狀
m̄是 teh 揹五千年 ê包袱
是阮 beh kā家己彎做
希望飽滿 ê弓
隨時 beh射出歡喜 ê泉水
隨時 beh泅向自由 ê海洋
當阮 ê生存hōo人威脅
阮會用堅實 ê身軀
piann向海岸
用阮 ê性命
見證阮 ê存在
要了解這首閩南語詩〈海翁宣言〉,首先必須知道臺灣人以「蕃薯」自稱的背景。從日治時期以降,由於白米價格昂貴、集中出口,尋常民家習以容易種植、價格低廉的蕃薯為主食,復以後來廣為流傳,將長形的臺灣島擬諸蕃薯的比喻,「蕃薯仔」乃成為一般臺灣人的認同所繫。而基於「蕃薯」生命力強、價格低廉等特性,臺灣人數百年來歷經外來殖民者壓制及剝削的心酸,更透過許多民間歌謠、文學創作及俗話諺語,藉由「蕃薯」受人輕賤、在惡劣環境中綿延不絕的形象表達出來。
也因此詩人在〈海翁宣言〉一開始,即對臺灣人以低賤的蕃薯自況提出抗議,進而重新以海翁(鯨魚)來譬喻紡錘形的臺灣島,在詩的第二段,更將臺灣島中心偏斜的形狀,由蕃薯受壓迫的變形,轉而比諸鯨魚蓄積氣力,噴出水柱,要奮力游向前的身影。
將臺灣喻為「海翁」(鯨魚)並非詩人所創,由文獻來看,以「鯨」比擬臺灣在清朝統治臺灣時期已散見於詩文之中,文人多以「鯤島」(鯨魚之島)指稱臺灣;二次戰後,這個名稱並出現於一些臺灣歷史或地名研究的書名當中。1995年初,總統府資政彭明敏加入了民進黨總統大選初選的競爭,隨著彭明敏在初選與正式選舉過程中提出「海洋國家、鯨神文明」的競選主軸,以鯨魚形象比附臺灣乃更為深入人心、廣為人知。
本詩第一段的末兩句,可說是詩眼所在,黑水溝(臺灣海峽)與太平洋的負面、正面形象對比,點出臺灣現時的境遇,臺灣海峽對岸,是虎視眈眈的巨大敵人(中國),處心積慮地想要吞併臺灣,而臺灣若想跳脫一再被殖民的命運,無疑地,必須面向寬闊的太平洋,轉臉朝向世界,尋求自己的定位;黑水溝畢竟不僅只是敵我之間的界線而已,更是數百年前許多臺灣先民由亞洲大陸冒死渡臺必經的天險,多少人為了到海外尋求新生,葬身臺灣海峽,而這個人與家族的小歷史,映照全島反覆受殖民主蹂躪的大歷史,都在現時黑水溝彼端那亟欲君臨臺灣的惡鄰陰影下融為一體。透過這樣的筆法,詩人一方面點出背向過去、尋求新生的必要性,更點出臺灣必須脫離以往認命、低賤的蕃薯認同,轉而在海洋之王、充滿力量的鯨魚新象徵裡頭找回自信及未來。
在詩的最後一段,鯨魚臺灣,化身為一個又一個有著鯨魚精壯的身軀、願意為生存挺身而戰的臺灣人,即使自身的存在,必須以犧牲生命來做為見證,也在所不惜。詩人在這裡,用了「猛力投擲」(piann)這個動詞,生動地描繪出面對外敵來犯,奮不顧身衝向海岸,有如將自己拋擲過去一般的形象,也讓整首詩在讀者心中抹上低迴不已的印記。
導讀╱清華大學語言學研究所博士生 劉承賢(Lau, Seng-hian)
文/劉自仁
李勤岸(1951-),原名李進發,臺南新化人,早期以慕隱、牧尹和大目降等筆名發表散文及詩,1982年正式將本名改為李勤岸。曾獲榮後臺灣詩獎、南瀛文學獎傑出獎等獎項,並曾任臺文筆會、臺灣母語聯盟理事長。現任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教授兼文學院副院長。
李勤岸於1979年自東海大學外文系畢業,1986獲美國奧克拉荷馬市大學(Oklahoma City University)英語教學碩士,後入中山大學外文系任教。隔年因要求「教官退出校園」,加上曾參與編選《1983臺灣詩選》,引起官方施壓因而辭職抗議。同年與石文傑、盧思岳等成立教師人權促進會,極力促成《教師法》之修訂,為臺灣教師人權運動的先聲。
1979年美麗島事件後,李勤岸積極投入社會運動。1991年發起蕃薯詩社,並加入臺灣獨立建國聯盟。1994年取得夏威夷大學語言學碩士學位,2000年取得同校語言學博士學位。2001年參與成立財團法人臺灣羅馬字協會,並於哈佛大學東亞語言文明系任教。2004年返臺後入師範大學臺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現臺灣語文學系)任教,並發起成立世界臺灣母語聯盟,擔任總召集人。2008年創辦《海翁台語文教學季刊》,擔任總編輯。他整合出一套統一的臺語標音系統,讓臺語書寫標準化,落實母語教學,並改用母語寫作,是臺語改革進化史上最為關鍵人物之一。
出版《人面冊ê花蕊》(2014)、《人面冊ê季節》(2014)、《人面冊ê傳奇》(2014)、《食老才知ê代誌》(2011)、《咱攏是罪人》(2011)《大人囡仔詩》(2011)等15本詩集,散文集《海翁出帆》(2011)、《哈佛台語筆記》(2006)、《新遊牧民族》(2001),與論文集《白話字文學:台灣文化kap語言、文學ê互動》(2010)、《台灣話語詞變化》(2008)、《語言政治kap語言政策》(2003)等近50冊。2011年應邀代表台灣參加尼加拉瓜第7屆Granda國際詩會。同年世界詩歌年鑑出版英蒙對照版詩選《Selected Poems of Khin-huann Li》。
摘錄自臺灣大百科全書,中文全文請見: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25022
原著名稱(中文): | 〈海翁宣言〉 |
---|---|
原著名稱(英文): | A Whale’s Declaration |
發表年: | 2001 |
選集名稱: | 《海翁台語文學》月刊 |
作家: | 李勤岸 |
原著語文: | 中文(閩南語) |
翻譯語文: | 英文 |
譯者: | 鄭雅怡(Tenn Nga-i) |
文類: | 詩 |
出版社: | 臺南:開朗雜誌事業有限公司 |
出版年: | 2001 |
ISSN: | 1819-7485 |
原著訂購資訊(網址): | http://www.king-an.com.tw/books2.html |
原著訂購資訊(備註): | 海翁台語文學雜誌月刊 |
譯本訂購資訊(網址): | |
譯本訂購資訊(備註): | 英譯本尚未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