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副教授 林巾力
臺灣知名鄉土文學作家黃春明,作品多是以生活在農村或都市的小人物為主,尤其擅長於描寫鄉村人物來到大都會時所面臨的文化衝擊與困惑不安。〈龜山島〉這首詩也與這樣的主題密切相關,而描寫了遊子離鄉、在異地生活以及歸鄉的心理過程。
作為標題的「龜山島」是實際存在的島嶼,位於宜蘭縣東方海域約十公里的地方,從宜蘭可以清楚地眺望它。如若從北部搭火車進入宜蘭,則往往是在通過了重重山洞後,遼闊的蘭陽平原與一望無際的太平洋,便會在眼前展開,而龜山島便是矗立在離陸地不遠的海上。也因龜山島特殊的地理位置,它已成為宜蘭的象徵性地標。
這首詩共分三個詩段,詩中龜山島以擬人化的形象出現。第一詩段中出現兩個人稱:「你」與「他」。「你」指的是龜山島,而「他」則是指蘭陽的孩子。於是,透過擬人化的手法,這首詩有一種緩緩對「你」訴說的親密感,彷彿只有「你」才能了解宜蘭孩子的心情。而第一詩段主要講述離家的過程,因此氣氛是哀愁的,而這樣的氣氛,也透過「總是分不清空氣中的哀愁╱到底是你的,或是╱他的」的移情作用,而讓人感覺龜山島也正為這離家的孩子而心懷憂傷。
第二詩段講述的是遊子在異鄉的生活。不難看出,離家的孩子總是失眠,而失眠的原因,卻是因為他不但老是夢見奔流的濁水溪、可怕的颱風,而且還有讓他魂牽夢縈的龜山島。雖然,醫生提供他克服失眠的方法是「數羊」,但對生活在異鄉的遊子而言,能夠減緩失眠痛苦的,卻還是那些讓他刻骨銘心的臺灣的河流、颱風以及島嶼。
第三詩節在形式上與第一詩節相互呼應,只不過,這裡所描寫的是遊子從異鄉歸來時雀躍的心情。當遊子從車窗望見龜山島時,心中的雀躍,彷彿也感染了那既像朋友又像家人的龜山島,而與它一起分享歸鄉的喜悅。就某種程度而言,這首詩可以說是黃春明的自身經歷,因他也曾經離開宜蘭,渡過濁水溪而到臺灣的南部就學。但,這種離鄉與歸鄉的心情,卻也是許許多多和他一樣外出求學或工作的遊子們的心理寫照。
文/徐秀慧
黃春明(1935-),出生於宜蘭羅東。以鄉土小說聞名,閱歷豐富,曾任職國小教師、記者、廣告企畫、電視製作、編劇、電影導演、兒童劇團編導等工作,具有多方面才華。曾獲吳三連文藝獎、中國時報文學獎、國家文藝獎。
黃春明小說中大量融入了風俗與民情。由於8歲喪母,讓擅長編故事的祖母帶大,影響所及,他亦擅於敘說一則則充滿語言魅力的小人物傳奇。雖然求學時被認為是問題學生,但他從文學家如契訶夫(Anton Chekhov)、沈從文與巴金的文學世界中,突破了原先的自憐心態,走上了文藝創作之路。1962年首度投稿《聯合報》副刊,在主編林海音的鼓舞下踏入文壇。後在作家七等生的引介下,成為《文學季刊》的同仁,參與編輯工作。
黃春明小說的特殊性,在於描寫的往往不只是一個主人公個人的經驗、事件,而是將主人公的境遇融合在社群共同體的關係中,並將鄉土風俗以具體的生活內容,融入現代小說情節中。換言之,他是以傳統說故事的方式經營現代小說,並著重刻劃人物微妙的心理發展和其行為發展的關聯,喜以嘲諷、揶揄的幽默筆法形容小人物荒謬、可笑與卑微的處境或行為,但其所要鍼砭的並不是小人物本身,而是使他們陷入命運悲境的社會問題。知名小說集包括:《兒子的大玩偶》(1969)、《鑼》(1974)、《莎喲娜拉.再見》(1974)、《放生》(1999)、《沒有時刻的月臺》(2009)等;散文則有《鄉土組曲》(1976)、《等待一朵花的名字》(1989)、《大便老師》(2009)等。
除了小說、散文外,黃春明亦從事童話繪本、漫畫、兒童戲劇等創作,出版有漫畫集《王善壽與牛進》(1990)、兒童文學作品「黃春明童話」系列(1993),1994年創立黃大魚兒童劇團,編導兒童舞台劇包括《愛吃糖的皇帝》(1999)、《外科整型》(2004)、《小駝背》(2005)等。並於宜蘭設立「吉祥巷工作室」,進行《宜蘭縣通俗博物誌圖鑑》採訪記錄,積極參與社區營造、田野調查,傳承臺灣文化經驗與記憶,另有歌仔戲劇本如《杜子春》(2001)、《新白蛇傳》(2003-2005)的發表。
摘錄自臺灣大百科全書,中文全文請見: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2296
原著名稱(中文): | 〈龜山島〉 |
---|---|
原著名稱(英文): | Turtle Mountain Island |
發表年: | 1991 |
選集名稱: | 《在這裡,在那裡:大家來寫龜山島》 |
作家: | 黃春明 |
原著語文: | 中文 |
翻譯語文: | 英文 |
譯者: | Robert Fox(費儒伯) |
文類: | 詩 |
出版社: | 宜蘭: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
出版年: | 2007 |
ISBN: | 9789860116212 |
原著訂購資訊(備註): | 現已絕版 |
譯本訂購資訊(網址): | |
譯本訂購資訊(備註): | 尚無英譯本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