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李癸雲
這篇短篇小說描寫一位服裝模特兒──米亞的生活與愛情。米亞18歲開始模特兒生涯,20歲遇見已婚中年建築師老段,甘心成為他的情人,心境轉趨沉靜。米亞25歲即自覺年老色衰,養了滿屋乾燥花草,打算以造紙手藝終老。作者在情節中編綴了各個年代的服飾潮流,以專業口吻介紹各個名牌商標和風格,被視作一場「紙上服裝秀」。米亞的職業雖然繫於外在的華麗,如同她前期的心態:「物質女郎,為什麼不呢,拜物,拜金,青春綺貌,她好崇拜自己姣好的身體」,但是後期形象則轉變成崇尚自然、強調嗅覺與顏色的女巫,大談花草。除了服裝與花草,小說還出現建築、繪畫、音樂、歌手、冰淇淋、巧克力等現代人物或商品名稱,反應出20世紀末政治剛解嚴的台灣社會背景,物質奢靡、人心躁動。
整篇小說的敘事結構斷裂零碎,物質名詞眼花撩亂,卻被視為作者個人創作的里程碑,因為她徹底發揮了小說虛構書寫的精髓。首先,她塑造出一個可頹靡可物質可簡約可心靈的女主角,藉此辯證世紀末的時代脈動。米亞,順應時尚流行來觀看自己的身體/性別/愛情,她穿戴並掌握物質(包括自己身體),透過米亞,讀者得以感受「華麗」之所在。其次,作者故意崩解理性與邏輯,恣意鋪陳服飾、色彩、氣味、花草,讓全篇文字以物質名詞為主要氛圍,流動漫延在簡略的情節之內,原本現實世界裡的秩序被打破,轉而由放縱的身體與物質來排列,讓小說裡的世界成為一次重新的開天闢地。
最後,題目「世紀末」的時間概念具有循環性質,既是結束,也是起點,小說裡也有多種事物呼應著這種循環性,使得散亂的結構有了潛在秩序。例如時裝流行趨勢,某時期盛行富麗堂皇,隨後環保意識抬頭,強調自然即美的無線條性感,又過幾年,東方神秘與帝政英國風捲土重來……,時裝界本身就是一個不斷回頭找起點的循環現象。又如男女性別權力的消長,小說最後提到米亞造紙,她深信:「湖泊幽邃無底洞之藍告訴她,有一天男人用理論與制度建立起的世界會倒塌,她將以嗅覺和顏色的記憶存活,從這裡並予以重建。」作者有意以深度對抗追求高度的男性文明、以感官取代理性,並預言女性將重建世界,顯然具有強烈的女性意識。
值得再提的是,當讀者幾乎快被小說裡堆砌的物質淹沒時,千萬別忽略了作者真正的意圖──米亞造紙是為了書寫,因為唯有文字才是永恒不滅、可以傳承的,精神勝於物質。
文化部「閱讀時光──向臺灣作家致敬系列影集」,由沈可尚導演執導改編朱天文〈世紀末的華麗〉,詳見網頁: http://writers.moc.gov.tw/dispPageBox/reading/ReadingCP.aspx?ddsPageID=STORY2
文/莊宜文
朱天文(1956-),祖籍中國山東臨朐,淡江大學英文系畢業。1970年代末在父親朱西甯、母親劉慕沙支持下,與妹妹朱天心及一群志同道合的文藝青年創辦《三三集刊》(1977-1981)。在大觀園式的文人雅集中,揮灑一腔深濃的中國情懷,歌詠日月山川與青春年華;她尤其深受胡蘭成、張愛玲影響,不僅繼承「張腔胡調」,且是整個世界觀的浸透。
早期作品多圍繞家庭、學校生活,小說《喬太守新記》(1977)、《傳說》(1981)與散文《淡江記》(1979)多是伊甸園內青春無邪的生活心境,少具社會現實感。1982年開始從事電影編劇,為臺灣「新電影時期」重要編劇,此後長年與導演侯孝賢合作。2008年出版有電影劇本集《最好的時光》,收錄1982-2006年累積的二十餘部作品。
1987年長篇小說《炎夏之都》跨幅少年啟蒙議題與都市書寫,呈現朱天文創作重要轉折,文字風格愈趨濃麗靡蕪。至《世紀末的華麗》(1990)時達到都市書寫的高峰,展現對都市人生存狀態的反思、世代差異的觀察、青春年歲的感嘆,以及對複雜情慾的深沉透視;同名短篇〈世紀末的華麗〉將都會流行元素描寫得細膩逼真、歷歷在目,展現獨特的女性意識和文明觀點,以此向胡蘭成〈女人論〉致敬。
《荒人手記》(1994)以男同性戀情慾為題材,寓美學思想於其中,引起文壇高度重視和廣泛討論。「荒人」對政治與現實避隱,節制情慾,淡泊物欲,獨獨耽於文字,且通達各種文化論述與典故,充滿禮樂教化崩頹的慨傷,此書發揚了「三三時期」深植於朱天文心中的文化信仰,並大量嵌入細節感官書寫與文化符碼,巧妙融入胡蘭成重要學說,以「神姬之舞」向胡蘭成致敬。其後於小說《花憶前身》(1996),以長達4萬字自序追憶與胡蘭成的文學因緣,為考察其文學精神的重要資料。
摘錄自臺灣大百科全書,中文全文請見: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2330
原著名稱(中文): | 〈世紀末的華麗〉 |
---|---|
原著名稱(英文): | Fin de Siecle Splendor |
發表年: | 1990 |
選集名稱: | 《世紀末的華麗》 |
作家: | 朱天文 |
原著語文: | 中文 |
翻譯語文: | 英文 |
文類: | 短篇小說 |
出版社: | 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臺北: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 |
出版年: | 1992 |
ISBN: | 9573215632;9789866873591 |
原著訂購資訊(網址): | http://www.ylib.com |
原著訂購資訊(備註): |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譯本訂購資訊(網址): | http://cup.columbia.edu/book/the-columbia-anthology-of-modern-chinese-literature/9780231138413 |
譯本訂購資訊(備註): | Research Centre for Translation,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