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中央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洪珊慧
〈論早餐〉收錄於焦桐2009年出版的《暴食江湖》,此書累積了詩人18年的飲食經驗而成的二十篇散文集,各篇皆以「論」開頭,或論食物本身、或溯飲食典故、或寫餐館廚師、或談飲膳記憶。
本文從校園周遭的早餐店談起,中央大學後門「東和」早餐店的蛋餅和輔仁大學旁的「吊帶褲」西式早餐,皆是作者尋覓多年而屬意的店家。因為一天三餐中以早餐最令他期待,因此,無法將早「餐」僅視作早「點」而草草了事。他最理想的早餐是吃飯加喝湯,以一頓豐盛的美味,使整天精力充沛、心情愉悅,眼前的世界遂變得美好。
臺灣的早餐選擇多元豐富,像是一場味蕾的嘉年華會。除了西式早餐提供的咖啡、鮮奶、現榨果汁、煎蛋土司、三明治、漢堡、法式煎餅、鬆餅之外,在地傳統早餐更是精彩,豆漿、燒餅、油條、包子、饅頭、清粥小菜、豬舌冬粉、旗魚米粉、牛肉麵、韭菜盒、水煎包、福州麵、滷肉飯、虱目魚粥、蚵仔湯、炒麵,不一而足。臺北市的永樂市場和南機場社區,也是焦桐經常吃早餐的地方。其中,「永樂雞捲大王」的肉粥、雞捲、麵線糊,「民樂旗魚米粉」的米粉湯、炸蝦仁、炸紅燒肉、炸蚵仔,南機場的「邱氏虱目魚」攤,都是作者心目中的經典。
〈論早餐〉裡,焦桐書寫形形色色的早餐風景,生動地描繪出市場與舊社區的飲食味道與人群樣貌,「我愛坐在街頭,聽各種野性的吆喝,看掌勺的老闆面對滿桌的食客,動作敏捷、流暢,似乎食客再怎麼蜂擁也游刃有餘。」筆下顯現了台灣充滿活力的庶民生活與文化。本文跳脫了以往飲食散文輕薄短小、點到即止的框架,透過長篇之論,開拓飲食書寫的深度與向度,至此,飲食散文不只是抒發個人情感與記憶過往的滋味,還擴及到文化論述與美學價值。
文╱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焦桐
焦桐(1956-),本名葉振富,生於高雄。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輔仁大學比較文學博士班肄業。二魚文化公司、《飲食》雜誌創辦人。曾習戲劇,拍過實驗電影,編、導過舞台劇於臺北公演。長期擔任文學傳播工作,曾任中國時報副刊組執行副主任、「世界華文媒體集團」編委會顧問,現任中央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近20年來,推動臺灣飲食文化發展,2007年啟動臺灣的年度餐館評鑑工作,任評審團召集人;並任臺灣飲食文化協會理事長。曾多次舉辦飲食文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並舉辦國宴等大型主題筵宴,諸如「春宴」、「隨園晚宴」、「印象主義晚宴」、「客家宴」、「文學宴」、「原住民宴」等等。
焦桐求學期間曾獲時報文學獎敘述詩優等獎、聯合報文學獎報導文學首獎,及全國學生文學獎新詩第一名、散文第二名。散文集《暴食江湖》獲金鼎獎圖書類文學獎等。
已出版著作包括:詩集《焦桐詩集:1980-1993》、《完全壯陽食譜》、《青春標本》,散文《在世界的邊緣》、《暴食江湖》、《臺灣味道》、《臺灣肚皮》、《臺灣舌頭》、《滇味到龍岡》、《味道福爾摩沙》,童話《烏鴉鳳蝶阿青的旅程》,論述《臺灣戰後初期的戲劇》、《臺灣文學的街頭運動:1977~世紀末》等三十餘種,詩作多種被譯成英、日、法文出版。編有年度飲食文選、年度詩選、年度小說選、年度散文選及各種主題文選五十餘種。
原著名稱(中文): | 〈論早餐〉 |
---|---|
原著名稱(英文): | About Breakfast |
發表年: | 2009 |
選集名稱: | 《暴食江湖》 |
作家: | 焦桐 |
原著語文: | 中文 |
文類: | 散文 |
出版社: | 臺北:二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出版年: | 2009 |
ISBN: | 9789866490170 |
原著訂購資訊(網址): |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443927 |
原著訂購資訊(備註): | 博客來網路書店 |
譯本訂購資訊(網址): | |
譯本訂購資訊(備註): | 尚無英譯本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