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清華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顏訥
短篇小說〈小畢的故事〉是朱天文第一部被改編成電影的作品,因此認識了導演陳坤厚、侯孝賢,並親自參與改編工作。該片在1983年「金馬獎」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不但是臺灣新電影首次獲得金馬獎最佳影片,也讓朱天文作為小說家之外,在電影編劇的路途上,有了閃亮的開始。因此,場景設定在眷村的〈小畢的故事〉,無疑是眷村文學的代表作之一。
文如其名,〈小畢的故事〉主角叫小畢,母親未婚生下了他,靠著畢媽媽在舞廳伴舞的微薄薪水相依為命。小畢5歲那一年,畢媽媽帶著他嫁給了隨國民黨來台的中年人——畢伯伯,保障了小畢未來的生活、教育。然而,忽然有了父親的小畢,生命並沒有因此整全,天天打架鬧事,甚至在偷學費被畢伯伯責罰後怒吼:「你不是我爸爸!」埋下了母親自盡,小畢從軍的重大轉折。〈小畢的故事〉整篇小說圍繞著住在眷村的畢家五口人鋪展開來,不過,朱天文並沒有透過主角眼光自述,或者以全知觀點書寫,而選擇第一人稱的「我」,也就是小畢的鄰居、小學同學作為敘述者,將她所理解的小畢慢慢拼湊出來。因此,小說角色的形象塑造,皆是透旁觀者的視角,以對外貌、行為的觀察凝聚出小畢一家人的性格,再借用作為鄰居、同學的地利之便,以各種「傳言」勾勒出畢家人的際遇、情感關係。
眷村特殊的居住、文化空間,讓朱天文能夠在短小篇幅裡,以旁觀者的敘事模式清楚交代小畢家的糾葛。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撤退後,大批遷臺軍人及眷屬首先面臨居住問題,部分軍眷搬至政府興建的村落,朱天文就曾隨家人遷進「婦聯一邨」。多數眷村的房舍擁擠、狹小,卻兜攏起命運相近的離散族群,左鄰右舍串門方便,也串起彼此的生命故事。緊密的社群狀態,表現在敘述者「我」對畢家幾乎全知式的觀察,包括小畢不認畢伯伯為父的爭執,大半個眷村都在聆聽。此外,畢家的悲劇,也反映了當時外省軍人娶本省妻子的常見婚姻結構,以及無可避免的文化隔閡、身份認同問題。然而,並非眷村爸爸親生小孩的小畢,斷然選擇從軍,卻又複製了多數眷村少年的從軍路,彷彿喻示了省籍衝突和解,以及個人悲劇的救贖,還是得回歸精忠報國的烏托邦國族想像。
文/莊宜文
朱天文(1956-),祖籍中國山東臨朐,淡江大學英文系畢業。1970年代末在父親朱西甯、母親劉慕沙支持下,與妹妹朱天心及一群志同道合的文藝青年創辦《三三集刊》(1977-1981)。在大觀園式的文人雅集中,揮灑一腔深濃的中國情懷,歌詠日月山川與青春年華;她尤其深受胡蘭成、張愛玲影響,不僅繼承「張腔胡調」,且是整個世界觀的浸透。
早期作品多圍繞家庭、學校生活,小說《喬太守新記》(1977)、《傳說》(1981)與散文《淡江記》(1979)多是伊甸園內青春無邪的生活心境,少具社會現實感。1982年開始從事電影編劇,為臺灣「新電影時期」重要編劇,此後長年與導演侯孝賢合作。2008年出版有電影劇本集《最好的時光》,收錄1982-2006年累積的二十餘部作品。
1987年長篇小說《炎夏之都》跨幅少年啟蒙議題與都市書寫,呈現朱天文創作重要轉折,文字風格愈趨濃麗靡蕪。至《世紀末的華麗》(1990)時達到都市書寫的高峰,展現對都市人生存狀態的反思、世代差異的觀察、青春年歲的感嘆,以及對複雜情慾的深沉透視;同名短篇〈世紀末的華麗〉將都會流行元素描寫得細膩逼真、歷歷在目,展現獨特的女性意識和文明觀點,以此向胡蘭成〈女人論〉致敬。
《荒人手記》(1994)以男同性戀情慾為題材,寓美學思想於其中,引起文壇高度重視和廣泛討論。「荒人」對政治與現實避隱,節制情慾,淡泊物欲,獨獨耽於文字,且通達各種文化論述與典故,充滿禮樂教化崩頹的慨傷,此書發揚了「三三時期」深植於朱天文心中的文化信仰,並大量嵌入細節感官書寫與文化符碼,巧妙融入胡蘭成重要學說,以「神姬之舞」向胡蘭成致敬。其後於小說《花憶前身》(1996),以長達4萬字自序追憶與胡蘭成的文學因緣,為考察其文學精神的重要資料。
摘錄自臺灣大百科全書,中文全文請見: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2330
原著名稱(中文): | 〈小畢的故事〉 |
---|---|
原著名稱(英文): | The Story of Hsiao-pi |
發表年: | 1982 |
選集名稱: | 《小畢的故事》 |
作家: | 朱天文 |
原著語文: | 中文 |
翻譯語文: | 英文 |
譯者: | David van der Peet(范德培) |
文類: | 短篇小說 |
出版社: | 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年: | 1992 |
ISBN: | 9573216663 |
原著訂購資訊(網址): | http://www.ylib.com/ |
原著訂購資訊(備註): |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譯本訂購資訊(網址): | http://www.bookman.com.tw/BookDetail.aspx?bokId=10008607 |
譯本訂購資訊(備註): | Bookman Books Co., 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