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臺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碩士生 俞雅文
小說《藍與黑》於1958年初版問世,被譽為「四大抗戰小說」之一。故事背景從對日抗戰開始,一路述說至其後的抗戰勝利、國共內戰、政府遷臺;作者王藍用了42萬餘字,記述了這段動盪的歷史歲月,並描繪一段動人的亂世戀情,是一部浪漫與寫實兼具的動人作品。小說出版後陸續被翻譯成數國語言發行,更改編為廣播劇、舞台劇、電影和電視劇,在韓國、菲律賓甚至歐美地區都有上演紀錄,由此可看出《藍與黑》所造成的迴響。
故事主角張醒亞自小失怙,在姑母一家撫養下長大。懵懂的15歲那年,他遇見了美麗活潑的唐琪並對她一見鍾情,兩人雖兩情相悅卻未能順利發展,之後更因一連串的意外與誤會而漸行漸遠,張醒亞甚至離開了兩人的家鄉天津,投身抗日軍行列。之後,他輾轉到重慶進入大學政治系就讀,並認識了司令之女鄭美莊,兩人間漸生情愫,互訂婚約。對日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緊接面臨與共產黨的矛盾,張醒亞為一展抱負,從一名政治系學生,歷經記者、報社社長,更隨之當上參議員,為民喉舌也宣揚抗共思想。他與美莊在思想及對生活、未來的看法上開始產生分歧,另一方面卻間接接獲唐琪的消息,得知這些年她亦以自己的方式支持著抗日反共,正是與他走在同一條路上,並得知當初兩人的分離乃肇因於一場誤會;這兩件事雖然在張醒亞心中激起漣漪,但兩人始終堅守界線,尊重醒亞與美莊的感情及婚約。共產黨擴大佔領中國後,張醒亞帶著美莊先後退往臺灣,途中意外摔斷了一條腿,美莊亦因兩人之間各種矛盾累積而另嫁他人。隨後張醒亞在旁人的協助下與唐琪恢復了聯絡,了解到自己最愛的仍是唐琪,雖已無婚約牽絆,無奈唐琪已承諾前往滇緬邊區擔任醫護人員,但她明確地回應了醒亞的心意,亦承諾了歸期,故事便在張醒亞對未來的想望中畫下了句點。
故事中有兩大主線,一是當時國民政府先後與日本帝國及共產黨的對抗消長,二是張醒亞、唐琪與鄭美莊三人的愛情糾葛,正是這樣的安排,使得《藍與黑》充滿人性的情感光輝,不致因為戰亂背景而枯燥沉重,而讀者也能透過主角張醒亞的雙眼見證大時代下人性的掙扎、變動與波瀾壯闊。至於書題《藍與黑》這兩種顏色,一般視孤女唐琪為藍色的化身,司令之女鄭美莊則是黑色的代表。然而,「藍」與「黑」又分別可視為光明自由與墮落沉淪,實則含括著一種更大的人性與世事的氛圍。主角張醒亞的選擇與結局,或許都是在這兩股力量的趨引下,所造成的結果。
文/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劉于慈
王藍(1922-2003),筆名果之,出生於河北天津,就讀京華美術學院、雲南大學,抗戰時期加入「三民主義青年團」從事抗日活動,此戰地經驗轉化為他日後創作的養分,曾任報刊記者、編輯、天津市參議員、國大代表,並在1945年於重慶創立紅藍出版社,創作包含詩、散文、小說,出版有詩集《聖女、戰馬、槍》(1942)、小說集《一顆永恆的星》(1943)、《太行山上》(1944)等作品,可窺見其文學活動的初步輪廓。
來臺之後,1950年與張道藩、陳紀瀅等人成立中國文藝協會,為當時最具有影響力的文藝社群,爾後進行一系列的文藝實踐,擔任中國文藝協會理事、《文壇》月刊社社長、中華民國筆會副會長等職,並曾於美國夏威夷大學、俄亥俄州立大學任教。1954年將紅藍出版社遷至臺北永和,在臺期間重要的小說創作有《藍與黑》(1958)與《長夜》(1960),之後便長期投入水彩畫與國劇臉譜的繪畫創作,出版《國劇人物水彩畫》系列畫集,晚年於美國定居。
王藍的小說多以戰爭為背景,描繪戡亂時代下的愛情與理想,最受矚目的即是被視為反共文學代表之一的《藍與黑》,故事描述以抗戰、國共內戰,及中華民國政府撤退來臺等歷史事件為背景,在戰爭視域下一方面勾勒主人公的愛情故事,另一方面透過時代的動盪與空間的位移,鋪陳大時代中小人物的流亡與離散,該作品從1960年代至1990年代間不斷被改編,不僅以舞台劇形式展演在臺灣、洛杉磯等地,亦有電影、電視小說、電視劇等多重文學再製現象,除了揭示其跨地域與跨媒材的藝文特色外,亦可重新思考反共文學與通俗文藝間的對話空間,以及其互相衍生的文化情境。
原著名稱(中文): | 《藍與黑》 |
---|---|
原著名稱(英文): | The Blue and the Black |
發表年: | 1958 |
選集名稱: | 《藍與黑》 |
作家: | 王藍 |
原著語文: | 中文 |
翻譯語文: | 英文 |
譯者: | David Steelman(施鐵民) |
文類: | 長篇小說 |
出版社: | 臺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 |
出版年: | 2005 |
ISBN: | 9574442187 |
原著訂購資訊(網址): | http://www.chiuko.com.tw/book.php?book=detail&&bookID=1577 |
原著訂購資訊(備註): | 九歌文學網 |
譯本訂購資訊(網址): | http://goo.gl/MnmDtt |
譯本訂購資訊(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