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靜宜大學臺灣文學系專任教授暨系所主任 彭瑞金
《魯冰花》完成於1960年春天,隨即獲得報紙副刊連載,是鍾肇政第一部獲得發表的長篇小說。對於戰後才從學習中文出發的臺灣作家,具有深受肯定的意義。
小說的背景是1950年代的臺灣小學教育。窮苦人家出身的古阿明是小學三年級的學生,是很有繪畫天份的小孩,對繪畫有自己的想法,不喜歡照著老師的指導畫。郭雲天是大病初癒來到鄉下小學代課的美術老師,對於像古阿明這樣具有自己想法、不見容於傳統美術教育審美觀念的學童,驚為天才。可是在挑選學童作品代表學校參加校外的比賽時,新來的代課教師的美術專業眼光,還是不敵校內、校外的人情壓力。古阿明的競爭對手是級任導師的弟弟,又是縣議員的兒子。上一年代表學校參加縣級比賽落選的就是他。在決定最後名單的時候,校長、教導課長、訓導課長等校園威權凌駕了郭雲天的專業,古阿明落選了。郭老師孤掌難鳴,無法替古阿明爭取公道,阿明的父親是個負債累累、生計困窘的貧苦茶農,不可能為自己的孩子爭取應有的權利。郭老師為古阿明舌戰群雄終於失敗後,回頭看古阿明的作品,一頭犄角奇大、幾乎佔滿整個三分之一畫面的水牛,由左下角不如一隻牛角大的牧童牽著。頗有未來主義大師馬蒂斯的手法。也就更惋惜自己無力保護這天才的繪畫幼苗,阿明雖然不了解大人世界勾心鬥角的醜陋,但貧家子弟向上奮進的心卻受到毀滅性的打擊,一個人躲起來把所有的蠟筆都折斷。郭老師為了撫慰阿明受傷的心靈,另闢蹊徑、鼓勵他參加世界兒童畫展。古阿明的畫都反映他的生活和心靈,因為正被父親要求和姊姊每隔一天就不上學,幫忙家裡捉茶蟲,他就以佈滿猙獰可怖的茶蟲畫,通過教育部的選拔,代表國家參加世界兒童畫展,獲得特獎。可惜得獎消息傳來時,古阿明因為心愛的小貓誤食被農藥毒死的老鼠,而四處亂竄,焦急的他,因冒雨追捕而得了肺炎,又因家貧未及時送醫,不幸死了。
出生於貧窮家庭的兒童的不幸故事,不會是那個社會孤單的例子。作者以「魯冰花」為題,說是「魯冰花」謝了,留下的種子,明年又會開出一片黃色的漂亮花朵點綴人間。魯冰花不能算是花,不會被人種在花園裡欣賞,茶農在使用化學肥料以前,都以魯冰花當綠肥,滿山滿谷的魯冰花盛開時,並不失為一勝景,但魯冰花卻不是為了贏得人們讚賞而開花,而是植物生命能量的自然展現,魯冰花一開一謝,只是讓茶樹得到養分,可貴的藝術天才之於人間,是否也如是?
文╱盧翁美珍
鍾肇政(1925-),生於桃園龍潭,客家人。筆名有九龍、鍾正、路加、路家等。1944年進入彰化青年師範學校(今彰化師範大學)就讀,1945年3月畢業後被徵為日本學徒兵,因感染瘧疾導致聽力受損。8月日本投降,9月復原返鄉。1948年就讀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後因聽覺障礙輟學,恢復國小教師工作。自幼接受日本教育,戰後因政府禁絕日文,刻苦自學中文,1951年發表處女作〈婚後〉,自此展開筆耕不輟的人生。
1960年在《聯合報》發表第一部長篇小說《魯冰花》,1961年,發表《濁流三部曲》大河小說。1964年起費時10年撰成《臺灣人三部曲》,尋思臺灣的歷史定位,此外也嘗試以霧社事件為題材撰寫小說,如1973年《馬黑坡風雲》等;是臺灣大河小說的首創者,成就備受肯定。
除了教書、寫作、翻譯、評論,也主編過不少刊物。在1957年臺灣戒嚴的年代,曾冒險刊印《文友通訊》,相濡以沫地鼓舞困頓中的作家同好,是1950年代文壇中生代作家的代表性刊物;並編選臺灣本省籍作家作品,提攜後進。1990年在臺灣筆會主編《臺灣作家全集》50冊,披荊斬棘為「臺灣文學」開路,與臺灣文學史家葉石濤並稱臺灣文壇「北鍾南葉」。
解嚴後,積極推動客家母語,提出〈新的客家人〉宣言,領導客家文化傳承及社會運動,並催生「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籌設客家電台等。2004年,桃園縣文化中心出版《鍾肇政全集》38冊,約1,500萬字,足見其創作力之豐沛。
摘錄自臺灣大百科全書,中文全文請見: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2274
原著名稱(中文): | 《魯冰花》 |
---|---|
原著名稱(英文): | The Dull Ice Flower |
發表年: | 1960 |
選集名稱: | 《魯冰花》 |
作家: | 鍾肇政 |
原著語文: | 中文 |
文類: | 長篇小說 |
出版社: | 臺北:遠景出版社 |
出版年: | 2004 |
ISBN: | 9573907267 |
原著訂購資訊(網址): | http://www.vistaread.com/ |
原著訂購資訊(備註): | 遠景出版社 |
譯本訂購資訊(網址): | |
譯本訂購資訊(備註): | 尚無英譯本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