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 石曉楓
「老兵文學」是國共分裂歷史情境下的特殊題材,1949年國民黨撤退來臺,一百廿餘萬的外省人也隨之抵達陌生的孤島,其中約六十萬是軍人。在「反攻復國」的號召下,這群外省軍人將臺灣視為暫時的異鄉、將飄零命運繫於想像的家國敘述。然而時局轉變,有家歸不得的外省低階軍人因政策影響,退伍後多居於社會底層,衍生孤獨單身、婚姻殘缺、謀生困難等諸多問題。
關於老兵的行旅生涯、流亡離散與生活狀況等,當代文學中頗多刻畫,以散文而言,張拓蕪《代馬輸卒》系列最為知名,其他如桑品載、陳列、胡台麗、林文義、苦苓等亦有相關篇章。至於黃克全則分別以散文、小說、詩歌及報導文學,大量刻畫老兵形容聲貌,作家且發願要完成老兵三部曲,包括《兩百個玩笑》、尚未出版的報導文學集《隨風飄零的蒲公英》,以及進行中的詩集《猶是畫眉人》。
〈老芋仔,我為你寫下〉發表於1993年,有別於日後以一詩寫一人的方式,此文乃對老兵形象進行統括式書寫。篇名所謂「老芋仔」,是與本省「蕃薯」相對的族群稱謂,大多指階級較低的外省士官兵。
作者在首段便拈出對老芋仔的情感,「牽扯著記憶、人性,以及歷史」,黃克全出生於1950年代的戰地金門,幼時生活有諸多與老兵互動的記憶,這些日常生活的記憶,同時也是大時代的歷史縮影。也因此,在結構的安排上,作者先由「躼腳」、「陳仔」、「士官長」、「醫官」、「老金」等有相處經驗的特定老兵形貌開始,逐步推展至街頭靜坐、公園對弈、拾荒者、自焚者、遊樂園接待者、巷口充滿性慾渴求的單身老芋仔們,乃至於踽踽獨行者、瞽者、賣臭豆腐、敲打銅線、賣口香糖、從事資源回收的老芋仔們,目光所及,他們都在社會底層艱難且孤獨地生活著。
在勾勒出老兵的共相之後,「於是,我決定要為你們,為你,寫下一首首詩。」由此開始,作者大量運用跳躍式的詩思、詩化句法與現代主義技巧,藉由離散、愛情、性、孤獨等主題的演繹,展現老兵內在的吶喊,這些生活的困境至今尚在演示,而「時代卻徐徐別過臉去」,此為作者最深沉的痛苦。
「疚憾」應為全文相當重要的情感根源,雖然對此罪咎暗影,作者亦曾感到厭倦,但文中所透露的底蘊,乃是以他人之苦為苦的宗教情懷,其中的情感與精神高度,因此特別令人動容。
文/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 石曉楓
黃克全(1952-),福建金門人,輔仁大學中文系畢業,曾擔任《書評書目》雜誌社編輯。筆名金沙寒、浯江廿四劃生、黃啟、黃啟歡、平川、黃頎等,創作文類以小說、詩為主,旁及評論和散文。
黃克全作品偏向人性之探索,具有存在主義風格,常對各類人物情境作哲學式的探討,並寄予深切同情,此或與台灣1960年代對於西方文學思潮的引進有密切關聯。1970年代中期,黃克全曾陸續發表黃春明、顏元叔的相關評論,並耽寫七等生系列評論約十餘萬字。在其後結集出版的《蜻蜒哲學家》(1985)、《玻璃牙齒的狼》(1986)等作品中,亦展現側重於內在思維與略帶現代主義的風格,凡此俱可見評論與創作相互影響之跡。
1990年代之後,黃克全更進一步將個人內在的凝視,轉向社會和歷史關懷,《太人性的小鎮》(1992)、《夜戲》(1994)等書可為代表。「老兵」尤其成為創作的重要素材,其散文〈老芋仔,我為你寫下〉曾入選九歌版《八十二年散文選》,詩集《兩百個玩笑──給那些遭時代及命運嘲弄的老兵》(2006),則以一詩寫一人的方式,為散落各地的兩百名老兵作見證。
黃克全並不純然只是運用主義的作家,其創作乃將生命課題置放於歷史視角,以進行深沈的剖視,詩人羅青譽其「以無比敏銳的思考及含蓄的語言,多方實驗的技巧,創造出淒冷陰鬱而又深刻動人的心象世界。」作品曾獲吳濁流文藝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梁實秋文學獎、中國時報文學獎等。近期有長篇小說集《鏡深》(2013)、散文集《島之書──金門歷史、人文、自然書寫》(2014)、詩集《黃克全情詩66》(2014)等出版。
原著名稱(中文): | 〈老芋仔,我為你寫下〉 |
---|---|
原著名稱(英文): | Old Mainlander, for You I Write |
發表年: | 1993 |
選集名稱: | 《最後的黃埔:老兵與離散的故事》 |
作家: | 黃克全 |
原著語文: | 中文 |
翻譯語文: | 英文 |
譯者: | Andrew C. Dawrant |
文類: | 散文 |
出版社: | 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年: | 2004 |
ISBN: | 9571926353 |
原著訂購資訊(網址): |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249413 |
原著訂購資訊(備註): | 博客來網路書店 |
譯本訂購資訊(網址): | http://www.eastasian.ucsb.edu/taiwancenter/publications/ets |
譯本訂購資訊(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