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生 蕭鈞毅
〈換一個說法〉
換一個說法
換一個詞
清晨兩點有霧
颱風攔截了山櫻的消息
地震,海嘯,梅雨季
相思樹吃掉天空
藤蘿吃掉了相思樹
貓,胃酸,缺氧的魚
亂碼或火車
出軌,沉船或熱氣球
換一個說法換個詞
每隻飛蛾都在找自己的
燈,每盞燈都在找
自己的路
每條路都是單行道
沒有什麼可著力
小販和打結的饒舌歌
情侶和溶化的冰淇淋
鷺鷥抓著潮水不放
黑眼圈的雲夜半又失眠
你不能來,換一個
說法換一個詞,想念
〈換一個說法〉是一首描述思念之情的詩作,以旁觀的視角寫就。因為意象的跳躍,初讀不易理解;然而如果仔細地檢視語句與意象的排列,便不難體會出詩人想要呈現的情感了。
詩裡不斷地提到的兩句話是:「換一個說法/換一個詞」,這是詩人欲言又止、不肯坦承的暗示。末段「你不能來,換一個/說法換一個詞,想念」則揭曉了詩的謎底:因為即使說出想念,情人也無法前來赴約,所以詩人才不停地左顧右盼,換用各種說詞,隱諱地陳述自己的想念,期待對方能夠理解她幽微的心情轉折。
首段以「換一個說法/換一個詞」開頭,表明了即將「言不由衷」。接著又說「相思樹吃掉天空/藤蘿吃掉了相思樹」,便是隱諱地透露想念,又彷彿威脅著情人,自己的這份想念可能會消失。
到了第二段,出現許多的單詞,如「貓,胃酸,缺氧的魚」,意味著詩人正試圖比擬其深深的想念之中,種種令人不適的狀態;而「火車/出軌」則暗指情感上的出軌,接續的「沉船」更暗示「出軌」的危險性,與意外、不被預料的特質,這也使得後面的「熱氣球」,蒙上了些許不安的陰影。
身為女性,詩人連吐露想念都要如此迂迴,才能迴避現實中男性情人無法立即回應思念的哀愁。甚至不得不採「威脅」的姿態,實則是婉曲被動地告訴男性情人:你再不來,我們的關係將難以維繫。
但在警告過後,她還是說出了自己的無奈:「換一個說法換個詞/每隻飛蛾都在找自己的/燈,每盞燈都在找/自己的路/每條路都是單行道」,悲觀地表明她無力改變現狀;正如飛蛾有著趨光的本能,「燈」是她的情人,也是她認為的「愛情」。每一種愛情都在尋找適合彼此的模式,適合他們「自己的路」,但如今的處境,卻是一條只能進、不能出的單行道。
最後一段,詩人以「沒有什麼可著力」作為開頭,表達她等待情人不至的落空,再接續幾個跳躍的意象。情人的不在,讓詩人被思念牢牢地攫住,她倔強地避口不談「想念」,卻在最後依然無法忍耐地吐了實:「你不能來,換一個/說法換一個詞,想念」這是她倔強到最後的示弱,在兩人的愛情之中,她敗給了無法遏止的思念。
PDF文件:陳育虹〈換一個說法〉英譯全文影像(來源/中華民國筆會)
文/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生 翟翱
陳育虹(1952-),祖籍廣東,出生於高雄,畢業於私立文藻女子外國語文專科學校。1991年移居加拿大溫哥華,現定居臺北。陳育虹的創作起步甚早,學生時代即有詩作,遲至1996年出版第一本詩集《關於詩》,之後陸續有《其實,海》(1999)、《河流進你深層靜脈》(2002)、《索隱》(2004)、《魅》(2007)、《之間》(2014)等詩集,以及爾雅作家日記《2010陳育虹:365斜角》(2011)。除了寫詩以外,亦兼翻譯,英法語皆能,譯作有《雪之堡》(2009)與譯自英國詩人Carol Ann Duffy 作品的《癡迷》(2010)。
陳育虹移居加拿大後,為照顧家庭之故曾擱筆一段時間,而自1996年《關於詩》以降,間隔兩三年即有新作問世。陳育虹的前三本詩集是旅加期間詩作之集結,評論者以為陳育虹在2002年出版的《河流進你深層靜脈》可見詩藝之轉進。2004的《索隱》,以詩作與莎弗詩抄相陳的方式經營情詩,婉轉而深邃,是創作以來書寫企圖與規模突破的一本詩集。2011年的《之間》則是詩人寫作十餘年來的詩選,然而她自陳詩選標準旨在「氣息相近」,足見她在《索隱》後,講究詩集的整體性,而不限於單一首詩的經營。要之,陳育虹以短詩為大宗,篇幅雖短,但精於意象之經營與音樂性之鍛鍊,頗具咀嚼再三之味。
原著名稱(中文): | 〈換一個說法〉 |
---|---|
原著名稱(英文): | To express it a different way |
發表年: | 2007 |
選集名稱: | 《之間:陳育虹詩選》 |
作家: | 陳育虹 |
原著語文: | 中文 |
翻譯語文: | 英文 |
譯者: | Karen Steffen Chung(史嘉琳) |
文類: | 詩 |
出版社: | 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 |
出版年: | 2011 |
ISBN: | 9789576743177 |
原著訂購資訊(網址): |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10773 |
原著訂購資訊(備註): | 博客來網路書店 |
譯本訂購資訊(網址): | http://www.taipen.org/03_3.html |
譯本訂購資訊(備註): | Taipei Chinese Center, International P.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