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生 莊家瑋
在從容的晃蕩中觀察風土、事物與人情,是舒國治散文的一貫性格。這篇〈人在臺北〉便是其臺北書寫的代表之作。描寫1990年代臺北許多不起眼的地方,看似狹小擁擠、雜亂無序,但其實擁有閒適、包容的人情。
〈人在臺北〉一文,以「臺北市。不知從何說起」開場並貫穿全文,這並非指其乏善可陳,而是因為看似平淡的巷子,其實處處充滿驚奇與可能,一時間反而千頭萬緒。文章雖然像散步一般在寫臺北,但大致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即都巿地理空間、都巿人際關係、都巿的變與不變。
在地理空間上,舒國治以「極度自由、極度混亂」來為臺北定調。他首先帶領讀者走進那種門低屋小、花樹連綿,居民雜住其間的「巷子」,一如胡同之於北京、弄堂之於上海,這也是1990年代臺北最特殊的景緻。然後他也帶領讀者看閩南傳統的「騎樓」,以及緊密相連的公寓,雖不優雅,但卻很整潔。舒國治形容這樣的臺北地景是不大不小、不急不慢、自由混亂,這也是臺北地景的韻味。
在都巿的人際關係上,舒國治則化身為城巿心理學家,細膩解讀了居民如何將極小的土地做極大的利用。例如在屋頂加蓋、牆外劃佔停車位、路邊擺桌子喝茶等,看似混亂,其實還有彼此容忍的溫厚情感。舒國也從建築物、氣味、聲音的都巿發展史,讓讀者體會到臺北人的多元思維。大馬路的豪宅轉角有蝸居巷子的神壇小廟,各種類型的氣味和聲音,都說明臺北在戰後匯集各種人物的歷史緣由,所以傳統與現代才能以極近的距離交融著。
最後,舒國治讓讀者看見的是「臺北在變」之中的「不變」。作為一個街頭的觀察者,他目睹這座曾是溪流水圳遍布的小城,在幾十年間倏然轉變為全球都巿。然在這勢不可擋的發展趨勢中,臺北仍保留著許多可愛的景象,例如「穿過兩層屋頂的一棵大樹」,這樣的特殊景緻,舒國治稱許為臺北的象徵,並稱臺北是「有鄉村氣的都巿」,因為這個城巿的人容許自然與文明、古典與現代「並存」。
這篇很閒適的散文,隨意寫著臺北市的地景,但其實寓含多層次的意義,挖掘了人與土地、人與歷史、人與人彼此相安的和諧關係,揭示了臺北講求「互相」的生活文化,也說明了人文在地景的意義。
文/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生 莊家瑋
舒國治(1952-),生於臺北,原籍浙江。世界新聞專科學校電影科畢業後,任職《時報週刊》採訪及撰稿、廣告企劃文案,參與過紀錄片的拍攝,也曾客串電影角色。1979年首次以〈村人遇難記〉獲得第二屆時報文學獎散文優等獎,被評審詹宏志讚譽為「最好的作品使理論家無言以對」。1981年投入第一本書《讀金庸偶得》的寫作,接著便以該書的版稅為旅資,出發浪跡美國,自1983至1990年間,遍歷四十四個州。
1990年返臺後,開始於報章發表行旅與飲食見思,在其細膩敏銳與博翫古今的字句中捕捉著常民所熟悉的生活風景,形塑獨具品味的路上觀察節奏。作家柯裕棻曾推薦道:「文章寫得好的人需要患有文字的潔癖,舒國治散文最大的特色之一在於情緒的控制精準得宜,他絕不會對著山水作身世之浩嘆,也不會洋洋灑灑發家國之愁思。」其散文筆調帶有文人雅士的古逸情趣,又掘發著日常素樸的底蘊。「旅行文學」書寫還沒有在臺灣蔚成風氣以前,舒國治便開始累積著流浪與晃蕩的經驗,在散文中預釀先聲。直到1997年,以〈香港獨遊〉獲第一屆華航旅行文學獎首獎,1998年書寫美國旅行見聞的〈遙遠的公路〉再獲第一屆長榮航空寰宇旅行文學獎首獎,兩個標舉著「旅行文學」的獎項,才似乎回過頭來補添了光環,也使得舒國治的文名幾乎成為與旅行書寫同等的代表。2000年當其書名副標為「關於旅行也關於晃蕩」的散文集《理想的下午》一推出,便引起高度關注。
舒國治至今仍發表不輟,散見各報刊專欄,如《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三少四壯集」、《商業周刊》、《高鐵月刊》和《遠見雜誌》等,著有《讀金庸偶得》(1982)、《台灣重遊》(1997)、《理想的下午》(2000)、《流浪集》(2006)、《門外漢的京都》(2006)、《台北小吃札記》(2007)、《窮中談吃》(2008)、《水城台北》(2010)、《台灣小吃行腳》(2014)等書。
原著名稱(中文): | 〈人在臺北〉 |
---|---|
原著名稱(英文): | Life in Taipei |
發表年: | 1999 |
選集名稱: | 《中英對照讀臺灣小說》 |
作家: | 舒國治 |
原著語文: | 中文 |
翻譯語文: | English |
譯者: | Michelle Min-chia Wu(吳敏嘉) |
文類: | 散文 |
出版社: | 臺北: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年: | 1999 |
ISBN: | 9576215811 |
原著訂購資訊(網址): |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486043 |
原著訂購資訊(備註): | 博客來網路書店 |
譯本訂購資訊(網址): |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071722 |
譯本訂購資訊(備註): | 博客來網路書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