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1策展專題: 異色血腥、新銳女導演、海洋邊境
2021-2022 臺灣電影工具箱手冊下載連結專題一、極端寶島:奇幻、血腥、異色恐怖、異色、犯罪類型,在以台灣新電影以降的人文寫實主義下,經常被視為媚俗的跟風潮流,若「台灣黑電影」在戒嚴時期扮演了... (更多內容)
2021-2022 臺灣電影工具箱手冊下載連結
專題一、極端寶島:奇幻、血腥、異色
恐怖、異色、犯罪類型,在以台灣新電影以降的人文寫實主義下,經常被視為媚俗的跟風潮流,若「台灣黑電影」在戒嚴時期扮演了撼動威權、挖掘社會黑暗的先鋒,那麼血腥與暴力在今日自由開放的社會,是否只能視為剝削式的奇觀展演、商業操作?近年《紅衣小女孩》代表的鄉野/都會奇譚及系列宇宙(franchise),扮演振興國片票房的要角,然而更有一批令人顫慄不安、挑戰布爾喬亞價值的恐怖及異色電影,大膽解剖台灣政治及社會肌理,讓潛藏當代人心的魑魅魍魎一一現形。
無論是《顫慄》及《樓下的房客》中的露骨同志情慾,《媽媽桌球》的中年離巢族心境,乃至於《自畫像》及《目擊者》中的慘烈刑案及政治隱喻,這些「極端」的爭議題材及暴力美學,不僅翻攪觀眾的胃,更深入社會底層的荒幽暗角,勾起主流社會不願想起的恐懼、不能訴說的禁忌。

專題二、屬於她們的時代:台灣新銳女導演
台灣女導演的創作身影始於台語片時期,從七、八〇年代起瓊瑤御用導演劉立立、擅拍社會寫實片的楊家雲、獨立製片先鋒李美彌相互接棒,到張艾嘉演而優則導,乃至於21世紀初周美玲、陳芯宜、傅天余等人崛起,女性導演在台灣影壇看似並不稀缺,但相較於男性的作品產量,比例依然懸殊。
隨著《神力女超人》票房破紀錄、趙婷榮獲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等「打破性別天花板」的創舉,平權議題在世界各國電影工業發酵,但當口號回歸至現實,除了性別比例,我們還能談些什麼?工具箱精選台灣過往十年的新銳女導演佳作,呈現新世代影人對多元議題的細緻關照,無論是《大餓》對身體形象的辯證,或《接線員》及《手事業》聚焦底層性工作者的困境,女性創作者的繁盛與殊異,持續為台灣電影帶來火花,這些新銳導演也更有意識且自信地,訴說屬於她們的故事。

專題三、海洋邊境:離岸/靠岸的人
台灣是位於歐亞大陸邊陲、西太平洋邊緣島鏈的海洋國家,四面環海,卻又因為歷史及政治脈絡,使人民對海洋總存在著無情凶險的想像,從戒嚴時期的軍事管制,到消波塊堆砌的岸邊風景,海洋距離台灣人又近又遠,但傍海維生的人們,卻又有無限浪漫又殘酷的故事,等待一一被訴說。
從《蚵豐村》、《野潮》描繪為地層下陷及貧窮所苦的西南部漁村,到東部海岸富涵療癒力量及溫柔幻想的《帶我去遠方》及《最遙遠的距離》,再到離島原住民、移居海外台人的離散悲歡,乃至於遠洋漁船上的多元族群衝突……,這些專屬於海洋與島嶼的故事,持續為台灣電影帶來豐沛的創意泉源。無人是孤島,這些影像於過去與現在游移,在歷史及虛構間擺渡,隨着潮起潮落,演繹一個個被海水沖散,卻又迴游匯聚、彼此連結的堅韌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