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戰後,桂美從中國來到台灣,嫁給已有三子的侯永年。婚後,她發現永年好賭成性,並被飯店解雇,於是她幫丈夫收拾爛攤子,一手扛起持家的重擔。產下雙胞胎之後,家計日趨艱辛,桂美開始家庭手工勞動,接著又遠赴日本幫傭,繼而學習廚藝;返台後她開了一家餐...(更多內容)
二次戰後,桂美從中國來到台灣,嫁給已有三子的侯永年。婚後,她發現永年好賭成性,並被飯店解雇,於是她幫丈夫收拾爛攤子,一手扛起持家的重擔。產下雙胞胎之後,家計日趨艱辛,桂美開始家庭手工勞動,接著又遠赴日本幫傭,繼而學習廚藝;返台後她開了一家餐館「霞飛之家」。然而,家境轉佳之際,丈夫外遇、大女兒未婚懷孕,桂美一如往常,默默承擔了善後的責任。當孩子成人,下半生正要過好日子時,她卻發現自己得了癌症……。
此片攝於1985年,正是台灣新電影實驗新語言和探觸新主題的時刻,然而,張毅卻以嫻熟圓融的透明語法及戲劇結構,沉穩流暢呈現一齣家庭通俗劇;如今回顧,此作品在台灣新電影中反成異數。其改編自蕭颯中篇小說《霞飛之家》,故事始於桂美二十歲來台,終於她五十四歲罹癌,時間跨度達二十五年,不只描繪了女人的生命史,也勾畫出台灣的政治經濟史和社會現象,包括美援、家庭代工、現代化工廠、台灣與美日的經貿聯繫……等,同時更呈現了台北都市化進程的樣貌。
桂美的女性身體,承載了雙重國族論述:中國女子來到台灣成為母親,扶助不成材男人、哺育子女,其所開設的台北餐廳「霞飛之家」之名,亦典出上海「霞飛路」;另一方面,在本土化論述中,她的女性身體亦隱喻了餵養台灣人民的豐饒母土。然而,無論何種「國體」,弱勢「女體」都承受了最大代價。片中家政家計也是國家經濟,桂美持家有方,隱喻台灣六○至八○年代從貧困到富庶、從農業轉為工商社會的歷程。然而,生養眾多子女的桂美在片末罹患子宮癌的「病體」,隱喻了經濟發展和工業化下、台灣的社會流弊與環境污染,暗中批判了資本主義、父權社會所造成的惡果。女主角楊惠姍的演出精湛,無論片中以身體作為折衝男性的手腕,或片外為了角色所需而大幅增胖,皆令人印象深刻。
從台灣黑電影《錯誤的第一步》(1979),歷經性剝削B級片《女性的復仇》(1981),直到與張毅合作三部曲《玉卿嫂》(1984)、《我這樣過了一生》(1985)、《我的愛》(1986),楊惠姍的身體表演已成經典,涵蓋了女性身體與電影的不同面向與議題。
DVD片源:文化部臺灣電影工具箱
英文片名: |
Kuei-Mei, a Woman |
---|---|
年代: |
1985 |
導演: | 張毅 |
片長: | 120min |
長度: | 長片 |
種類: | 劇情片 |
類型: | 劇情 |
主題: | 西班牙語版「臺灣電影工具箱」 |
色彩: | 彩色 |
規格: | DVD |
聲音: | Mono |
語言: | 國語、台語、日語 |
字幕: | 英文 |
製片: | 許新枝、林登飛、徐國良 |
演員: | 楊惠姍、李立群 |
編劇: | 蕭颯、張毅 |
攝影: | 楊渭漢 |
音樂: | 張弘毅 |
不可公開放映地區: | 台灣、中國、香港、澳門、日本 |
授權年限: | 2014年製之本影片英文版DVD權利:2014-2016 | 2016年製之本影片西文版DVD權利:2016年6月1日至2018年5月31日 |
授權聯繫方式: | 2014年製之本影片英文版DVD權利已於2016年底到期, 請另洽: 中影股份有限公司 Email: celine_shen@movie.com.tw |
參展紀錄: | 1985 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改編劇本獎 1986 亞太影展最佳導演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