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拉黑子・達立夫來自阿美族港口部落,年少曾隱瞞自己的原住民身份,直至東南亞旅遊時看見台灣的原住民藝術品,感受母體文化的召喚,才決心回到部落。藉著作為年齡階層制度裡的帶領者mama-no-kapah(青年之父),偕同族人一起採集神話故事、...(更多內容)
藝術家拉黑子・達立夫來自阿美族港口部落,年少曾隱瞞自己的原住民身份,直至東南亞旅遊時看見台灣的原住民藝術品,感受母體文化的召喚,才決心回到部落。藉著作為年齡階層制度裡的帶領者mama-no-kapah(青年之父),偕同族人一起採集神話故事、口述歷史和尋找舊部落遺跡。他多半以漂流木作為創作媒材,雕刻出蘊含阿美族部落故事與智慧的作品,包含1998年與優劇場合作「優人神鼓」、2000年在太麻里以「太陽之門」迎接千禧曙光等。
本片以第一人稱述說拉黑子的個人生命主題,圍繞在他返回部落後的心境轉折,及其透過創作聯繫祖靈、母體文化的過程。藝術家對自身姓名及認同的焦慮與困惑,衍伸至長子者播出生後所面臨的文化傳承問題。部落內四處可見的十字架,不禁令他省思宗教信仰變遷,也悼念起流逝的傳統文化。片中藝術家搬運、雕刻巨大木頭和置放作品於山海間的畫面,亦揭示Pangcah人與自然間密不可分的關係。
註:本片藝術家主角原漢名為「劉奕興」,一開始回復族名 「季 拉黑子」,現在則使用阿美族全名「拉黑子・達立夫」。
可支援影像素材規格:DVD、藍光
英文片名: |
Gi Rahitzu |
---|---|
年代: |
1999 |
導演: | 馬躍.比吼 |
片長: | 36min |
長度: | 短片 |
種類: | 紀錄片 |
主題: | 原住民 |
色彩: | 彩色 |
規格: | DVD |
聲音: | Mono |
語言: | 國語、阿美語 |
字幕: | 中、英文 |
不可公開放映地區: | 中國(不包含港、澳) |
授權年限: | 2019年6月1日- 2024年5月31日 |
授權聯繫方式: | 此影片僅供非營利性放映,使用辦法請洽臺灣電影工具箱:toolkit@mail.tfi.org.tw |
參展紀錄: | 2000 金穗獎 — 最佳紀錄錄影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