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生 林鳳儀
1970年代後,臺灣的經濟逐漸發展,為謀求工作的機會,部落年輕人口不斷地向都市移動,匯聚成一條難以復返的河流。離開部落的族人進入了巨大幽深的都市迷宮日久,深埋在血液裡的傳統記憶,似乎也漸漸地失去了。當回家的路途比記憶中更為模糊遙遠時,部落的輪廓是否會從此淡去?〈懷念年祭〉(1988)一曲,便是在這樣的年代背景之下,由卑南族音樂家陸森寶(Baliwakes)所創作。
1910年出身生於臺東南王部落的陸森寶,求學期間便熱衷於練琴,展現在音樂上的才賦,他的一生致力於臺東各部落的教育,直至1949年從教職退休後,開始專心創作歌曲,留下30多首的卑南歌謠,而〈懷念年祭〉便是其生前年所留下的最後一首遺作,傳唱至今。
在這首簡單的曲子裡,其人將外出工作的遊子思鄉愁緒,訴說在精簡的歌詞裡。歌詞的大意是:「我有工作在遠方╱不能常常回家╱探望我的父母與朋友╱但我從未忘記自己的傳統╱與家人相聚的時光╱我的母親為我佩戴花朵╱讓我盛裝去跳舞歌唱」。隨著曲調的鋪展蜿蜒,這首歌曲就如同一條回家的路,道盡埋在遊子胸懷裡那無法訴說的漫長。而陸森寶將這首曲子題名為「懷念年祭」,即是因為他注意到每逢過年,許多返鄉的年輕人已忘了怎麼唱出卑南族傳統年祭的歌曲。於是,藉由這首歌,也傳達了他對卑南族年輕人莫忘文化的殷切盼望。
《懷念年祭》片段(來源/財團法人原舞者文化藝術基金會)
延伸文學主題: | 原住民文學 |
---|---|
延伸文學作品: | 母親的歷史,歷史的母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