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 蔣闊宇
焦桐詩集《完全壯陽食譜》出版於1999年,是時已是「臺灣錢,淹腳目」的黃金年代末,解嚴(1987)帶來的政治民主化,促成往後十年的經濟狂飆,進一步將深化的資本主義市場機制深入臺灣社會,「復興基地」裡「親愛精誠」、「禮義廉恥」的精神口號被「金權交流」取代,亦即,本詩集出版的1990年代末,資本已終於成為這座小島實質上的統治者。循此脈絡進入詩集,讀者或可提出一個問題──假如原本就「雄壯威武」,又何須食譜進補壯陽?
《完全壯陽食譜》的內容正如其名,其核心指涉著一種「閹割恐懼」、一種「不夠強」的焦慮,這樣一種男性的挫傷與國民黨黨國機器在民主化/資本主義化進程中的「陽痿」遙相呼應,而詩集中,作者乃是有意識地將(男性)個人與(專制)國家的雙重陽萎,運用修辭技巧連繫起來。舉例而言,〈我將再起〉中所用的食材包括了「中國奉化縣溯溪而上的小魚」以及硬長如陽具的加拿大冰河之水。而在〈一柱擎天〉中則有詩句:「變長了變長了/變成東京鐵塔//變歪了變歪了/歪成比薩斜塔//魔術師指揮眼神/扶正了扶正了/扶成民族英雄紀念碑」。
由此,過去黨國意識形態中的神聖符碼自其背景脈絡中剝離了,作者改以「色慾」與「食慾」為中心,重新建構同一批符碼的惡俗語意,以調侃的方式讓「我將再起」、「民族英雄」等正典詞彙看起來都饒富趣味。也就是說,這是用慾望的邏輯(即市場的邏輯)取代了中國民族主義神聖大敘事的邏輯(黨國威權體制的邏輯),當黨國從市場的主人變成市場的僕人,陽萎的陽具只能用另一陽具──即經濟起飛的、更全面深化的資本主義──來加以取代。與此同時,由於這個神聖的民族/直男主體在民主化的歷史進程中已經體驗過閹割的恐懼,為了維護陽具的尊嚴,竟然以更為張狂的姿態擁抱起市場與欲望的邏輯,所以才有詩句「壯陽/不是病弱的名詞」云云。分析至此,作者所採取的那種,歌頌著市場機制的、在同黨國意識形態的頑抗中逐漸成長起來的自由主義意識形態,作為一種疾病的徵候,已經呼之欲出。值得注意的是,在1999年出版的《完全壯陽食譜》開啟了批判的視野,實則尚未深入黨國意識形態的慾望內核,由是讀者或可以此書為基點,深入探討之。
文╱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焦桐
焦桐(1956-),本名葉振富,生於高雄。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輔仁大學比較文學博士班肄業。二魚文化公司、《飲食》雜誌創辦人。曾習戲劇,拍過實驗電影,編、導過舞台劇於臺北公演。長期擔任文學傳播工作,曾任中國時報副刊組執行副主任、「世界華文媒體集團」編委會顧問,現任中央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近20年來,推動臺灣飲食文化發展,2007年啟動臺灣的年度餐館評鑑工作,任評審團召集人;並任臺灣飲食文化協會理事長。曾多次舉辦飲食文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並舉辦國宴等大型主題筵宴,諸如「春宴」、「隨園晚宴」、「印象主義晚宴」、「客家宴」、「文學宴」、「原住民宴」等等。
焦桐求學期間曾獲時報文學獎敘述詩優等獎、聯合報文學獎報導文學首獎,及全國學生文學獎新詩第一名、散文第二名。散文集《暴食江湖》獲金鼎獎圖書類文學獎等。
已出版著作包括:詩集《焦桐詩集:1980-1993》、《完全壯陽食譜》、《青春標本》,散文《在世界的邊緣》、《暴食江湖》、《臺灣味道》、《臺灣肚皮》、《臺灣舌頭》、《滇味到龍岡》、《味道福爾摩沙》,童話《烏鴉鳳蝶阿青的旅程》,論述《臺灣戰後初期的戲劇》、《臺灣文學的街頭運動:1977~世紀末》等三十餘種,詩作多種被譯成英、日、法文出版。編有年度飲食文選、年度詩選、年度小說選、年度散文選及各種主題文選五十餘種。
延伸文學主題: | 飲食文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