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創作研究所碩士 蕭文華
2011年的賀歲電影《雞排英雄》,是導演葉天倫的初試啼聲之作。本片以臺灣特有的夜市文化與濃厚人情味為基底,呈現出豐富的本土生命力。夜市美食「雞排」是本土特色、庶民活力的象徵;而「英雄」所指卻非鏟奸除惡、飛天遁的高手,而是認真生活、守護自我價值的小人物。在這樣的架構下,電影中不僅忠實重現臺灣熱鬧、獨特的夜市風貌,更透過對夜市中努力過活人物群的刻劃,重新詮釋「英雄」一詞的意涵。
電影的中心場景為「八八八夜市」,富草根性的主角阿華(藍正龍飾)是夜市的自治會長,熱心助人並頗有領導力,讓他很自然而然地將「夜市和平」的重責大任擔在自己身上。在夜市裡討生活的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故事,但當夜市開張,大家仍努力面對嶄新的一天,努力營生的同時,也促成了夜市嘻笑吵鬧、溫暖熱情的氣氛。電影中意外闖入夜市的女記者林亦南(柯佳嬿飾),則成為帶領觀眾進入夜市眾生相的關鍵,透過亦南和阿華日漸深厚的交誼,觀眾也隨著這位「外來者」真正的「進入」了夜市。但此時「八八八夜市」無預警遭建設公司收購,而縱容政商勾結的,竟是與夜市關係匪淺、與幼時阿華情同父子的議員張進亮(豬哥亮飾)。劇情最後在人情倫理的召喚、夜市眾人的齊心合力之下,「夜市」重新找到在地價值,而所有人在夜市生活、討賺的想望也得以保全。
「夜市」在電影中,顯然已是近乎信仰的所在。這個匯集了臺灣各地美食小吃、遊藝娛樂的場域,事實上涵蓋了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亦即,電影裡的「夜市」實為「人生」的縮影,進而對「夜市」的守護,則投射出對理想、信念、與態度的堅持。全片泰半場景都在夜市,因而不僅對各式臺灣小吃都有精實的特寫,甚至還有蜂炮打造出的「槍林彈雨」場景,乃至於不時對媒體素質低落的諷刺,則可看出導演利用「夜市」來強調臺灣在地特色的企圖與用心。而片中道地自然的語言風格、真摯動人的親情交流,以及強韌的庶民生活風貌,更引導觀眾重新思考「在地」的真實意義。
延伸文學主題: | 飲食文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