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 王欣瑜
《天后之戰》(2013)是一部宗教結合棒球題材的電影,它改編自2003年嘉義東石高中棒球隊參加有臺灣甲子園之稱的末代「金龍旗」比賽,最終闖進四強的真實故事。電影片名「天后」二字,指的是臺灣民間信仰的媽祖;而「天后之戰」緣於當年東石高中出戰北港農工時,兩隊各請出了朴子配天宮和北港朝天宮的媽祖到場坐鎮。傳說就是因為媽祖顯靈,東石高中這支高中棒球隊,才能免於解散的命運,並拿下了球隊在金龍旗史上的最佳成績。
東石高中在電影裡化名「十東高中」,表面上看似是棒球故事,實則整部片的推進是由宗教元素支撐。沒有配天宮的支持、沒有媽祖的聖筊,這支棒球隊連組成都有困難;片中好幾位球員幾乎都有參與宮廟事務,而編劇甚至把球員角色設計成傳說中媽祖的護衛──「千里眼」和「順風耳」,他們在劇中亦具備了驚人的視力與靈敏的耳力,將宗教傳說融入劇情橋段,深具巧思。而兩尊分別來自配天宮與朝天宮的「媽祖」,在比賽中被請出來一較高下,也讓棒球競賽的從人與人的對壘,瞬間轉變為神級的比拼,更展現了宗教信仰之於臺灣的重要性。
本片另一個精彩之處是強烈的在地感與現實感。電影取景於嘉義東石的朴子漁港,因而球員們的棒球場,即是堆滿蚵殼的港灣邊。而為了籌措棒球隊經費,棒球隊員得四處打工、組龍舟隊拿冠軍獎金、球衣貼滿贊助商貼布等,這些都是臺灣棒球發展中特殊且畸形的現象,電影將之忠實呈現,發人深省。
而宗教和在地兩元素的成功交融,正說明了媽祖信仰在臺灣的特殊意義。不只像朴子這樣的海港,對許多臺灣人來說,媽祖始終是最親切的護佑與心靈寄託,大至國家大事,小至夫婦吵架,都可以向祂請示商量。
《天后之戰》片尾揭開了電影的神秘面紗,其實,電影中若干看似是「改編」的橋段,均是真實發生過的事件,例如:治百病的神樹、球員們參加龍舟比賽得了冠軍、賣冰淇淋的「吧噗伯」因打賭輸了而落跑一年,以及最後媽祖聖駕降臨球場,都不是虛構。透過電影,導演也讓觀眾看見:有時真實比虛構還富於傳奇性,而這正是這則結合信仰與夢想的故事,其令人振奮鼓舞的魅力之所在。
延伸文學主題: | 宗教文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