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創作研究所碩士 蕭文華
陳玉慧的小說《海神家族》(2009),以半自傳手法描繪家族三代的故事,不僅對應了臺灣近代國族發展的歷程,書中男性的「缺席」,也突顯出女性在面對時代動盪與變遷時,渺小無力的處境,以及母性的柔韌力量。
2009年,陳玉慧自編自導《海神家族》,在國家戲劇院上演。由於原著小說內容橫跨三代,敘事時間將近七十年,並切換多位角色視角,實在不易濃縮於兩小時演出,於是選擇將劇情線著重在第一代的故事,透過講述三和綾子、其臺灣丈夫林正男和小叔林秩男三者間的複雜關係,搭配複合表演形式(包括舞蹈、音樂、影像畫面等),展現出《海神家族》的舞台面貌。
這些多元表演媒材的併置與拼貼,堪稱本劇的最大特色。演出尚未開始前,觀眾即可看到舞台布幕上所投影的巨大媽祖像,藉此作為無聲的基底,傳達台詞未竟的海神意象。而象徵作者本人(第三代)的現代舞舞者,以及守護並鼓勵作者尋根的外國情人明夏,則於片段間穿插出現,亦是別出心裁。
音樂及影像設計皆出自藝術家林經堯之手,男主角林秩男由明華園當家台柱、知名歌仔戲演員孫翠鳳擔當演出;但配樂卻完全沒有傳統歌仔戲的鑼鼓等樂器,演唱方式也以創新的歌仔戲唱腔搭配西洋詠嘆調呈現,不僅挑戰傳統戲曲演員的極限,亦從中透露出融合現代表演形式與傳統意象的企圖心。在戲中「亂倫」的叔嫂──林秩男與綾子──由孫翠鳳和女兒陳昭婷一起擔綱演出,兩人唱腔一傳統一現代、一歌仔戲一聲樂,交互搭配,呈現出極富特色的歌唱美感。
舞台上的《海神家族》,以嶄新的「歌仔音樂劇」型式,將臺灣的歌仔戲、陣頭與媽祖文化,與西方弦樂、現代舞蹈、現代戲劇進行交融碰撞,編織出不同於小說風貌的國史家譜,引領觀者重新認識、體驗,這個曾在這片土地上發生過、既陌生又熟悉的時代。
《海神家族》片段(來源/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