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博士生 王品涵
「南進臺灣」為臺灣總督府於1940年代,為慶祝「始政四十年」所拍攝的臺灣建設之宣傳與紀錄片。
本段紀錄了臺灣歷史最悠久的文化古都「臺南」。自1661年鄭成功驅逐荷蘭人後,便承接荷蘭人的殖民事業,將普羅民遮城改為赤崁樓,以為海外抗清基地之用。1684年,清兵攻臺,臺灣首次納入中國版圖。直到首任巡撫劉銘傳將首府遷至臺北之前,臺南都享有「一府二鹿三艋舺」的政經中心位置。改隸之後,臺南於1911年施行都市計畫,拆除、改建了不少舊街道與寺廟。儘管如此,臺南迄今仍保留著一些距今約四百年前的清朝木造二層樓建築,相當值得一覽。
作為東北亞拓殖臺灣的代表人物,鄭成功長久以來都具有「民族英雄」的地位,而先後擁有「國姓爺」、「開臺聖王」的稱號。其寧可割捨親子之愛,而成就忠臣之義的高潔精神、本身穩坐當時海運霸主的實力,以及兼具中國父親與日本母親的血緣,在在使得鄭成功於臺灣政權轉換之時,成為統治者與被統治者間相互溝通/轉化/競逐的政治象徵。
以日人鷹取岳陽(Takatori Gakuyo)《臺灣紅淚史》為例,便強調其母親田川氏的日籍身分,同時肯定鄭成功反清復明的「忠臣孽子」形象,將之歸於擁有日本精神之「大和魂」,藉以質疑清朝統治的正當性外,也增添日人統治基礎。影片中所述及的,由「延平郡王廟」轉型而成的「開山神社」,即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唯一由漢人廟宇轉為日人神社的宗教建築。
延伸文學主題: | 殖民地文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