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 藍士博
《被出賣的臺灣》(Formosa Betrayed)為戰後美國駐臺外交官柯喬治(George Kerr,1911-1992)於1965年出版的著作,全書分導言及四部分,共22章,內容描述自1941年至1965年之間,特別又以1945年終戰後至1947年228事件為整本書的重點。內容直指中國國民黨政府在臺灣施政不當、貪污腐敗,且清楚描述臺灣人民在228事件(1947)中遭到屠殺的情況,導致本書於1965年在美出版以後旋即被國民黨以購買版權的方式防止繼續流傳。
儘管受到國民黨的防堵,本書依舊在1970年代以後對臺灣留學生產生相當大的影響力,1974年由陳榮成等人共同翻譯的中文版開始在海外流傳,除了政治啟蒙以外,也促使許多留學生加入臺灣獨立運動的行列。值得一提的是,本書的翻譯、出版也反映了戰後臺灣研究的處境與困境。受到國民黨戒嚴統治的影響,許多以日文、英文書寫的臺灣研究相關書籍,都是在海外先由臺灣留學生集體翻譯,然後才在解嚴後於臺灣正式出版。
本書漢譯本最早由日本玉山書社出版,臺灣最早可見則為深耕(伸根)雜誌特刊本,後來才由前衛出版社於2003年正式出版。因為最初直接由英文本翻譯為漢文本的關係,加上相關史料與研究並未普及,存在部分訛誤。臺灣教授協會便於2009年起便邀請柯翠園、詹麗茹重新翻譯,再由張炎憲、何義麟、陳翠蓮、陳儀深、蘇瑤崇等專家學者校訂、註釋,除了點名內容出入之處,更指出作者援引之史料原件,進一步與現今的二二八研究成果結合,重譯校註版並於2014年出版。
柯喬治能夠直言表示美國人辜負臺灣人對美國的善意與好感,一再忽視臺灣人獨立自主的訴求,反而支持對國民黨、蔣介石等的批判,在當時大多偏向中國國民黨官方論述的情況下確實為正義之聲,也為《被出賣的臺灣》一書留下相當的歷史定位。
延伸文學主題: | 歷史敘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