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博士生 王俐茹
如何用愛情故事說出歷史敘事?《牽阮的手》乍看下是一部說明田朝明醫師和相差十六歲的田(孟淑)媽媽如何「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紀錄片,但穿插在私人愛情背後的卻是長期以來被遺忘的臺灣公眾歷史。以兩人私奔伊始,卻風雨同路的見證、爭取臺灣得來不易的說話權力與政治參與。莊益增、顏蘭權兩位導演自2006年在公視襄助下籌拍《牽阮的手》,隨著議題的深入,導演最終決定與公視解約、並於2011年在院線上映,票房表現不俗,足慰上映時已辭世的田朝明醫師。
不僅以鏡頭默默跟隨被記錄者的生活,《牽阮的手》隨著導演旁白與問答,帶領觀眾從愛情記憶出發,展開充滿艱辛的臺灣民主之路。在片子開始不久,觀眾即可敏銳地發現這部以愛情為名的紀錄片缺乏男主角的身影。事實上,莊、顏兩位導演於2006年著手拍攝《牽阮的手》時,田朝明醫師已因氣切而無法說話,取而代之的是女主角──田媽媽的敘事。紀錄片中並不避諱顯現田媽媽的政治認同,正是因為田醫師和田媽媽兩人對臺灣基本人權、民主參與的堅持,才有這部猶如臺灣近代民主歷程的紀錄片。從二二八事件(1947)、白色恐怖下的拯救政治犯、省議會的五龍一鳳、雷震在中國民主黨的努力、鄭南榕自焚(1989)、林家血案(1980),乃至於美麗島事件(1979)、五二○農民運動(1988),田朝明夫婦的婚姻與家庭就在近代臺灣追求民主的驚濤駭浪中攜手踏浪而出。片中所牽的手不僅表現出愛情,還包括一路相伴的同志側寫,諸如:主辦《臺灣新生報》的李萬居、議員郭雨新、追求百分之百言論自由的鄭南榕和詹益樺、葉菊蘭、林義雄夫婦。因而紀錄片所呈現的不僅是夫婦愛情之私,而是以私見公,顯示如何以個人小歷史照見國家大歷史敘事下的幽微暗影。
在田媽媽口述之外,導演在紀錄片中參照許多當年珍貴的剪報資料、歷史影像。一方面印證田媽媽的記憶,另一方面透過歷史資料和導演口白,亦反應出現當代臺灣社會對於過去歷史的集體失憶。《牽阮的手》以召回田媽媽的愛情記憶為起始,最終帶回給觀眾的則是失落已久的近代臺灣民主歷史。
《牽阮的手》預告(來源/無米樂影像工作室)
延伸文學主題: | 歷史敘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