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元培醫事科技大學應用英語系助理教授 林宛瑄
由不良於行的神祕日本科學家橋本良晴(江口洋介飾)、野心勃勃的中國女科學家蘇原(徐熙媛飾)、以及兩位臺灣研究助理陳守仁(陳柏霖飾)與董和美(張鈞甯飾)所組成的反重力研究小組,發明了可以捕捉某一類頻率電磁波的孟傑海綿。雖然研究孟傑海綿的終極目標是要掌握反重力移動的法則,小組卻發現肉眼噴了海綿溶液就能看到鬼魂,並在海綿的輔助下捕捉到世界上第一隻鬼,甚至在小男鬼長居的破敗公寓內設立實驗室,隔著玻璃觀察鬼魂的一舉一動──這樣的故事設定,是不是讓人聯想起美國電影《魔鬼剋星》(1984)呢?
但蘇照彬導演2006年出品的《詭絲》裡的科學家並不歡樂搞笑,鬼魂也不像古怪有趣的吉祥物。在陰鬱的場景與壓抑的氣氛中,生者追尋逝者之靈徘徊人世的原因,對長官充滿恨意的團隊領導人橋本甚至另有更陰暗的研究目的:孟傑海綿的運作方式證明鬼魂是一種電磁波能量,人剛過世時都會暫時轉化成這股能量,但多半會在瞬間分解消亡,那麼讓能量保持不散並進一步成鬼的關鍵是甚麼呢?人,如何變成鬼呢?
小男鬼的身分與死因,是橋本解開成鬼祕密的希望所繫。為了解讀小男鬼的唇語,以及弄清楚小男鬼每天下午究竟想去哪裡,橋本請來臺灣的動態視力專家葉啟東(張震飾)協助調查,進而發現名為陳耀西(陳冠伯飾)的小男鬼腳底有詭異的絲線向外延伸,另一端聯繫著昏迷臥床的母親鄭純(萬芳飾)。葉啟東循線追查出臉部病變的陳耀西原來是不忍孩子飽受嘲笑的鄭純親手所殺之後,橋本團隊對鬼魂形成原因的科學探討,除了陳屍地點的輻射磁場強度外,似乎更歸結在人死時懷抱的執念;作為鄭純與陳耀西母子溝通管道的詭絲,正是執念與羈絆的產物,更在鄭純死後讓她化為執意循線找到孩子的厲鬼。電影安排葉啟東母子做為陳耀西母子的對照組,讓同樣因住院臥病多時後過世的葉母鬼魂回家為兒子煮蛋,從另一種角度探討了鬼魂如何因執念而成形,又在了卻心事後消散。
北傳佛教以「中陰身」來指稱死去後仍因未了心事而留在人間的過渡狀態。《詭絲》電影將孟傑海綿所承諾的反重力科幻想像與橫跨生死的中陰身階段並置,除了傳達有情時人鬼亦不殊途的療癒信息,追尋怨靈生成與作祟的線索之外,或許更點出「放下」的重要。成鬼並不能通往反重力所代表的輕盈解脫之道,因為鬼的執念是溫柔的牽絆也是沉重的枷鎖;因慈悲理解的愛而選擇放下仇恨甚而愧疚,才能帶來身心的解脫與平靜。
《詭絲》預告(來源/中環國際娛樂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文學主題: | 科幻與推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