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博士生 王品涵
「你就直接告訴他你是雙胞胎就好了啊!」
「我也想啊!但,萬一他喜歡的是你,我怎麼辦?!」
──《寶米恰恰》
電影《寶米恰恰》(2012)改編自楊貽茜的同名原著小說(現以《這一半:寶米恰恰電影雙生書》(2012)出版),描繪雙胞胎姊妹「寶妮」與「米妮」既親密無間卻又渴求獨立人格的矛盾心情。本片曾獲2012年臺北電影獎最佳劇情長片,並入圍金馬獎多項大獎。導演兼原作楊貽茜,與音樂總監楊琬茜即為雙胞胎姊妹,故事中的許多概念也出自於姊妹倆人的生活經驗。
故事主要講述雙胞胎姊妹「張寶妮」和「張米妮」在高中最後一個球季裡發生的故事。寶妮與米妮的外表極為相似,甚至連自己的親人有時也無法區分。到了高中時期,姊姊寶妮和妹妹米妮兩人都參加了籃球校隊,球場上合作無間的同時,生活裡卻因大學考試的逼近、追求者的出現等,產生了前所未有的衝突。辯論社高手優果熱烈追求米妮,最終在寶妮的幫助下和米妮交往。然而儘管米妮與優果對彼此都有好感,但卻不知如何相處,反倒是寶妮與優果的相處輕鬆自在。另一方面,寶妮則因一次意外,認識了黑道家庭出身的樸實男孩徐永平,兩人因此種下情愫。但徐永平不知道寶妮是雙胞胎,在陰錯陽差之下追求起米妮……一連串的誤會因而滋生。寶妮與米妮最終能跨越自己的心結,在追求個體獨立之餘仍能兼顧姊妹情誼嗎?因誤會而產生的四角關係,又會如何收場?
《寶米恰恰》乍看是一部青春校園愛情喜劇,但實際上卻是一部典型的成長電影。在寶妮的觀點裡,米妮是「更有目標、更好的自己」;對米妮來說,寶妮則是「更能和人溝通、更好的自己」。兩姊妹各自懷抱著難以向對方傾訴的、對自我的不安。當最後「秘密」被揭穿,兩人終於不得不面對各自的心魔──到最後,米妮終於嘗試說愛,而寶妮則不無驚喜的發現原來就連她自己,也有分不出米妮與寶妮的時候。
而寶妮與米妮的故事,又何嘗不是我們自身內面與外在自我的隱喻呢?正如同片尾寶妮對米妮說的,「我常常覺得,你不懂我。我好像,也沒有那麼懂我自己。」人生,其實也就是一部永不停止的成長故事。
《寶米恰恰》預告(來源/宝米數位有限公司)
延伸文學主題: | 青少年成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