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黃美娥
有關文學工具箱的設計,設置目的便是為了向國內、外讀者介紹臺灣文學而來,而面對漫長的臺灣文學發展史,為求以簡馭繁,因此特別從中揀擇了:殖民地文學、女性文學、原住民文學、眷村文學、同志文學、底層文學、宗教文學、本土文學、離散文學、現代主義、飲食文學、青少年成長、地景文學、閩客歌詩、科幻與推理、歷史敘事等十六項主題,希望藉由主題分類介紹方式,去統攝說明臺灣文學的重要形式內容與思想內涵。而在展開介紹時,各個主題之下,從作品文本的選擇到內容導讀,均由相關研究者與教育者進行規劃、撰寫、譯介,在每一個主題項下,一共介紹10篇╱部文學作品,另外還會延伸出相關聯的10部影像、音樂、紀錄片或書籍等作品。大抵,透過以上的安排,希望能夠更加強化讀者對於臺灣文學作品的感受與印象,同時裨益展現臺灣文學與其他藝術創作之間的密切連結關係。
至於文學工具箱選介的160篇文學作品,就作品體類而言,包括詩歌、散文與小說;創作時間跨度,則從早期原住民口傳文學以降,以及日人統治時期的殖民地文學,乃至於現當代年輕作家的創作,皆囊括在內;在作品性質方面,則是嚴肅文學與通俗大眾文學兼俱。又,為使上述歷經時代轉變,涵蓋不同族群作家、不同書寫語言的臺灣文學作品,能夠更為順利跨越語言圍籬,促進國外讀者的親近與閱讀,文學工具箱特別優先取藉近數十年來臺灣文學作品英譯的成果,採以有英文譯本、具代表性的短篇作品為主要編選材料,而這有利於國外讀者方便取得譯本,容易理解作品內涵。
另外,關於文學工具箱的使用,讀者可以自由挑選感興趣的主題閱讀;在使用步驟方面:首先,可以從「主題綜述」,去掌握策展人對於此一主題相關創作背景的概述以及選文說明;接著,針對每一篇作品,網站亦提供有「作品導讀」與「作家小傳」,這可讓讀者了解文本的內容、作家身處的時代背景、書寫特色。再者,每篇作品或每一主題都設有「延伸閱聽」,故可進一步觀看與文學主題相關的電影、舞台劇、紀錄片、作家訪談、作品朗讀,乃至有趣的歌曲、歷史剪報與圖書等等。以上,經由十六組多元主題的閱讀向度,以及160篇豐富作品的展示,147位作家特殊風格的展現,相信有助於引領國內、外讀者快速進入臺灣文學的世界。
有鑑於文學不僅是人類創作審美的對象,實際也是一種思想的形式,既貼近社會的現實,又通往內心無限的想像,因此文學工具箱所提供的每一道文學風景,其實都是國內、外朋友認識臺灣這個國家、這片土地的方法,瞭解臺灣人的理性與感性的管道。是故,期盼在介紹臺灣文學之美之餘,由此也可以引發世界各地朋友對於臺灣社會、文化的興趣與關懷。
王榮文/智慧藏學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黃美娥/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李癸雲/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李勤岸/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教授兼文學院副院長
紀大偉/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助理教授、作家
孫大川/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陳建忠/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陳惠齡/新竹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陳國偉/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副教授
游勝冠/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教授
黃美娥/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楊佳嫻/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作家
焦 桐/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作家
廖淑芳/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副教授
蔡雅薰/臺灣師範大學應用華語文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應鳳凰/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教授
戴華萱/真理大學臺灣文學系助理教授
蘇碩斌/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石岱崙/臺灣大學翻譯碩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
須文蔚/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教授兼系主任、研發長
陳倩瑜/紐約公共電視董事會副主席、臺灣公共電視文化基金會董事
楊憲卿/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兼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