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電影工具箱」是由文化部補助、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執行的海外推廣計畫,每年網羅台灣精選電影,藉由補助放映費、提供不同素材規格、合製不同語言版本之影片*等方式,支援海外各樣非營利放映活動,近年來更逐步發展成具策展概念的台灣電影海外非營利授權資料庫。專文、影片簡介、劇照等豐富的電影資訊,刊載於中英雙譯的年度手冊中,並同步以「青少年、城市、文化衝突、性別、文學、歷史、社會、原住民、環境」等9大類別於工具箱網站上呈現,便於大眾廣泛搜尋。
本計畫自2013年啟動至今收錄超過200部由電影導演、影評、策展人推薦之台灣電影,各影片可供放映之年限、地區和規格皆清楚標示於手冊「工具箱授權內之影片索引與商業窗口」頁和工具箱網站中。2013年至2015年的收錄片單僅提供一般DVD規格素材,目前仍具有效授權之影片為40部,其中有24部短片則擁有永久授權。
2016年起,本計畫為擴大台灣電影於專業機構及中大型影展的放映機會,新增藍光片與DCP素材選項,轉型推出具策展概念的高規格主題片單,同時也開設影片線上試看之服務,便利海外申請者進行選片。透過實際補助放映費與運費、提供符合活動需求的放映素材,甚或藉由多方放映合作,共同製作影片其他語言字幕版本,進一步開啟海外深度交流之契機。目前具有效授權之高規格片單影片為57部。
「臺灣電影工具箱」致力於活化和引薦製作年份相對久遠的台灣優秀電影,協助影片內容英文化、影像數位化,提升近用性,以有效觸及更多觀眾與電影研究者,打開海外爬梳台灣電影史之窗,累積其認識台灣電影的多元視野。本計畫收錄之影片以劇情長片為大宗,紀錄片為輔,伴隨近年所推出的策展概念片單,納入了更多不同片型,相互映襯對照,交織出主題脈絡,尤以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修復而成的台語片珍寶,及新生代導演蓬發的短片新勢力為一大特色。另外,2016年起推出的「焦點導演/影人」單元,選入同一導演的多部作品,或其擔任不同影視崗位的足印,回溯其創作軌跡,並介紹作者印記與電影美學,廣受到海外策展單位青睞,促成不少導演作品回顧放映。歷年囊括的焦點導演跨越世代,包含萬仁、張作驥、趙德胤、陳芯宜,以及台語片導演辛奇與林摶秋。
然而,「臺灣電影工具箱」不單只是台灣電影的非營利海外授權資料庫。對於首次接觸本計畫的海外申請者,為提供其認識台灣電影的脈絡,今年將深化策展諮詢服務,除了依照放映單位的活動需求,推薦合適的影片選擇外,本計畫也打破高規格片單推展之初,以單元為導向的選片策略,於新增年度影片之餘,回顧資料庫內的影片資源,藉由新舊影片的碰撞,重新出發,發展成各式專題,輔以更具策展意識的專題論述,希冀主動促成更多台灣電影的海外放映合作,使國際社會得以更多元的視角觀看台灣電影及文化。
今年共新增收錄11部影片,包含1部數位掃描片、7部劇情長片與3部劇情短片,亦推出「焦點影人:蔡揚名」單元及4個電影專題「新電影的過渡:非寫實與魔幻」、「動物的隱喻」、「在路上—台灣公路電影」、「台語羅曼死」。新增的影片延續了「話題標籤」(Hashtag)的概念,透過關鍵字的排列組合,引導海外申請者做出快速精準的選擇,甚至靈活發想延伸子題,帶出專題以外的選片可能。最後,歡迎和我們一起探索這些電影,並申請放映使用!手冊篇幅有限,想了解更完整的影片資訊,請於本網站中搜尋。
*本補助僅適用於高規格(DCP、藍光)片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