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生於嘉義,1954年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求學期間曾獲陳慧坤、廖繼春、趙春翔、孫多慈等名師的指導,奠定了良好的繪畫基礎,因此在學期間即嶄露優異的繪畫成績,曾於1952年入選「全省學生美展」並獲特選第二名,1954年再度獲選「全省學生美展」第三名,1957年應莫大元系主任之邀返回母校擔任助教,之後一路由講師升至教授踏實而平穩,為藝術教育奉獻半生心力,培育後進作育英才無數。除教學之外,陳銀輝對於美術活動與繪畫創作的投入也不曾間斷,1961年與畫友蔡蔭棠、吳隆榮等人共組「世紀美術會」;而陳氏繪畫風格早期以樸拙色彩及粗黑線條為代表,六○年代受抽象表現主義及立體派之影響,畫風漸變趨向半具象方式來表達,色彩渾厚,線條流暢,造型穩健,八○年代以後作品更為成熟,不論用筆或色彩均更為大膽而奔放,藝術成就廣被藝文界肯定,於1986年獲中山文藝創作獎,並於2002年獲吳三連藝術獎。
作者於八○年代已漸漸脫離塊面平塗的表現方式,而以較具象的自然描寫為主,並在畫面中摻入曲線的聯想,在純熟的線條中交織出複雜的空間關係,使畫面呈現如夢一般的場景,金碧輝煌的色彩象徵著作者對泰國古文明的讚頌。
陳銀輝是臺灣日治時期出生,於1945年之後在臺灣接受正式學院美術教育的第一代藝術家,在學期間不僅受日治時期前輩美術家的指導,也得到大陸來臺美術家的薰陶,除了學有完整的學校學習之外,陳銀輝在面對戰後台灣社會當時多元文化的衝擊,尤其是五○年代西方現代思想及藝術思潮的影響之下,其繪畫風格既以融合了立體派的造形原則、野獸派的色彩張力和超現實的情境,呈現出獨特的自我面貌,其風格看似前衛,卻在理性與感性之間取得平衡,其創作就如他所述「繪畫不在於求形象;而在於表現意境,過份的感性,雖然具有高度熱情,卻缺乏耐人尋味的形式美與內涵;反之,過份理性,雖有造形與構成之裝飾美,卻過份嚴謹而令人難以投入。」因此他的創作雖有豐富的情感,卻能在理性的規範下完成。
中文作品名: | 憶泰國 |
---|---|
英文作品名: | At Thailand |
作品年代: | 1986 |
媒材/分類: | 油彩與壓克力彩 |
尺寸: | 162×130 cm |
作者: | 陳銀輝 |
作者年代: | 1931 - |
典藏單位: | 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 |
授權聯繫方式: | 數位典藏內容授權作業要點及說明 |
相關展覽: | 台灣美術家「刺客列傳」1931~1940 ─ 二年級生 |
相關作品: | 修船 海鮮 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