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生於新竹,父親何信嚴是民間佛像畫師,從小耳濡目染,喜歡繪畫,1949年竹東中學畢業,1952年臺北師範學校藝術科畢業,在學期間即入選台陽展與全省美展,1960年以作品〈小孩與鳥〉獲台陽獎、〈後街〉獲第15屆省展優選、〈雨後〉獲全省教員美展第一名,往後亦屢獲獎項,並擔任各大美術競賽評審委員,1971年獲油畫「金爵獎」,綜觀何氏畫風演變約可分為四個階段:一、1953 - 1961年畫風以承襲第一代前輩畫家風格以寫生及靜物描繪為主,二、1960年以後受西方現代繪畫思潮影響,以塊面的組合作具象與非具象的表現,三、1970年作品的色塊與線條統合更顯完整,四、1980年以後仍見分割式的畫面及塊狀的筆觸,畫刀的使用更為精熟,色彩更為亮麗。
本幅作品是何肇衢在六○年代受立體派風格影響,將景物嘗試以塊狀的交疊組構出近似圖案化的物像,純樸的土黃色綴以明亮淺白色顯得和諧而素雅,雖然描繪鄉村景色,在樸拙中散發一股清新的雅緻。
何肇衢生於日治時期的臺灣,所接受的是日本式嚴謹的教育,不僅養成嚴謹的人格教養,也奠定他良好的日語基礎,1945年後他正式接受中文教育,因喜歡繪畫考入台北師範藝術科就讀,從此投入繪畫創作領域。其成長時期正值戰亂,當時臺灣社會在文化的轉變與藝術激盪最為激烈的時代,何肇衢卻以沉穩的腳步在戰後臺灣繪畫思潮轉變下開創自己獨特的風貌,從自然寫生的寫實描繪奠定良好的繪畫基礎,之後接受立體風格轉向以線條和塊面組合的畫風,並在抽象風潮中其作品也漸變調整轉向半抽象的表現,並以刀、筆、油彩的組構表現心中具詩意的意境,開創了個人的繪畫風貌。
中文作品名: | 鄉村(南庄) |
---|---|
英文作品名: | Nanzhuang Village |
作品年代: | 1963 |
媒材/分類: | 油彩與壓克力彩 |
尺寸: | 77×95 cm |
作者: | 何肇衢 |
作者年代: | 1931 - |
典藏單位: | 國立臺灣美術館 |
授權聯繫方式: | 數位典藏內容授權作業要點及說明 |
相關展覽: | 台灣美術家「刺客列傳」1931~1940 ─ 二年級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