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旺伸1956年出生於嘉義朴子,高中期間受藝術耆宿吳梅嶺的啟蒙,引發他對創作的追求。1979年,蘇旺伸於文化大學美術系畢業,經過短暫的設計工作與四年的淡水國中教職,在1987年,開始他專職藝術家的創作生涯。80年代後半,蘇旺伸以宛如貓、狗的獸形作為繪畫符號,透過鳥瞰視點的特殊場景鋪陳,表達個人對臺灣社會現象與人性百態的評議,從此確立其獨特的創作風格。濃郁的人文省視與現實關照,一直貫穿於蘇旺伸的各階段創作。儘管避開鮮明的議題敘述,卻更以豐富的圖像隱喻,引領人們對歷史經驗與土地意象重新探看。
1999年,蘇旺伸受邀參加馬祖「藝術家駐村」活動時,創作〈堡島〉這件作品。從畫題「堡島/寶島」的諧音指涉,或可窺見藝術家有意藉由長期擔負「反共前哨」軍事使命的馬祖列島,影射其對島國臺灣的內省關照。畫面採蘇旺伸一貫的空中鳥瞰綜觀全景,變形蟲般暗褐色的島體,在灰白的背景中浮現,宛如一個會呼吸的生命體。而滿佈島體的孔道、坑口、路徑,彷彿暗示蟄伏地底的躁動隨時會從中溢出。畫面右下方馱負著沉重的石碑的贔屭,正奮力在茫茫大海中浮游,如同堡島(寶島)那卸不掉的歷史宿命,總需搏命以圖存。〈堡島〉一作,恰如其分的表達了蘇旺伸對土地的關情、對歷史的詠懷。
80年代,當同儕積極致力籌組畫會、相互串連之際,蘇旺伸雖仍不時與同學討論創作與時事,卻不曾加入任何一個藝術團體。當解嚴初期顛覆、批判、激越的敘述性畫風蔚為風潮時,蘇旺伸則以街巷、屋宇、貓狗、庭樹等平常凡俗的圖象符號,用冷峻疏離的俯瞰視點,審視眼下這塊鄉野。儘管委婉含蓄,仍不減損藝術家評議現實的力道。20幾年來,蘇旺伸選擇獨立不群的創作形式與生活態度,在淡水、左營等都會邊緣地區搬遷遊走。雖離群,卻不索居。恰似他作品中那帶有距離感的空中視點,無時不在關注、掃描這塊他所從出的土地,在沉鬱的場景中,流露悠悠之情。
中文作品名: | 堡島 |
---|---|
英文作品名: | An Island of Castles |
作品年代: | 1999 |
媒材/分類: | 油彩與壓克力彩 |
尺寸: | 90.5×116.5 cm |
作者: | 蘇旺伸 |
作者年代: | 1956 - |
典藏單位: | 國立臺灣美術館 |
授權聯繫方式: | 數位典藏內容授權作業要點及說明 |
相關展覽: | 國美無雙 II - 館藏精品常設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