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天章1956年出生於彰化,1980年自文化大學美術系畢業。80年代初,年輕的吳天章與同儕共同創立「101現代藝術群」、「臺北畫派」等團體,擾動了臺灣的藝術生態。更以鮮明的現實關懷與批判性繪畫圖像,對統治與意識型態暴力予以尖銳且直接的揭露,常被論者形容為解嚴前後「突破禁忌第一人」。1990年之後,吳天章對禁忌的突破由歷史、政治轉向情慾、傷害及死亡的意識深層,並以矯飾的裝扮攝影及複合媒材取代油彩手繪。從此確立他俗豔、曖昧、虛實相映的美學基調。跨入21世紀,吳天章更運用數位影像科技,讓延續自90年代以來情慾、殘缺的創作母題,更具形式的自由度與延展性。
〈戀戀紅塵〉取材自導演侯孝賢1987年經典電影〈戀戀風塵〉的海報圖像。吳天章以矯造的舞台場景及戲謔的人物作態,將原電影中詩意般的「視覺真實感」及濃烈的懷舊情愫,翻轉為一齣劇場版的模仿秀。而電影所陳述那「純真年代」的共同記憶,已在作品中飄然遠去,徒留虛假曖昧的幻影。細看作品中青年男女的肢體語言,似乎透露某種「不純真」的意(慾)念。被刻意遮蔽堵塞的口、眼,卻阻斷了與觀眾交流的出口,讓這些意(慾)念顯得隱晦難明,更平添觀者奇異的想像。作品不僅是對經典「影像」模擬,廉價材質堆砌出的邊框,更明示了以俗麗仿擬華麗、用矯飾替代品味的「假假的精神狀態」。這種刻意虛假的替代性,也正是吳天章對臺灣文化特質的某種詮釋。
自80年代創作迄今,經歷臺灣政治從解嚴到民主化、經濟自狂飆至衰退、思潮由本土化到全球化等快速轉變的30年。吳天章的創作關懷也從歷史、政治,轉向普遍且深入的文化意識。更隨著數位科技不斷推陳出新,勤於鑽研新媒體的技術運用,讓作品圖像語彙更加豐富精準。幾乎每隔10年,吳天章就有一次風格轉變或形式突破。2011年起,新的數位錄像作品系列正在發展,而藝術家的創作生命尚在不斷擴張中。
中文作品名: | 戀戀紅塵 |
---|---|
英文作品名: | Attachment to the Mundane World |
作品年代: | 1997 |
媒材/分類: | 綜合媒材 |
尺寸: | 159.5×220 cm |
作者: | 吳天章 |
作者年代: | 1956 - |
典藏單位: | 國立臺灣美術館 |
授權聯繫方式: | 數位典藏內容授權作業要點及說明 |
相關展覽: | 國美無雙 II - 館藏精品常設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