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茂林1953年生於臺灣彰化,1979年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為「101現代藝術群」的成員。1991年其作品被澳洲《Art Monthly》美術雜誌5月號作為封面並專文介紹。1992年獲第一屆雄獅美術創作獎。楊茂林的創作從1986年《圖像英雄》、1987年《遊戲行為》、《Made in Taiwan,肢體記號篇》對社會爭鬥現象予以嘲諷或批判,至九○年代《圓山紀事》、《百合紀事》、《熱蘭遮紀事》、《大員紀事》等,轉而以歷史的詩情面對臺灣的土地與歷史尋根。2000年以後他從油畫轉向電腦繪圖,以卡通、漫畫中的角色,以青少年為首的社會篇為題材,表達其對臺灣社會現象的批評諷刺與觀察。之後又將作品從電腦繪圖拓展到立體雕塑,如《夢幻島》系列的作品,更將創作元素擴展,縱貫古今結合宗教、卡通人物…等,可見楊茂林在經歷對歷史、社會、文化等現實世界的關懷與批判之後,企圖從多元融合的作品中傳達他的理想國度。
楊茂林於臺灣畫壇嶄露頭角的系列作品為1986年《圖像英雄》與1987年陸續發表的《遊戲行為》、《Made in Taiwan,肢體記號篇》。本幅作品係《遊戲行為》系列作品,以打鬥為主題,將畫面分割成四個段落,其中每幅畫作中均有綠色閃電的造型如漫畫般的呈現,傳達了撞擊的力量,極具視覺效果,畫面除了以漫畫般的語彙呈現,其嘲諷式的創作,反映了當時臺灣社會轉型期間之政治、社會、文化、族群等面向的衝突。
1953年出生的楊茂林,是二次戰後嬰兒潮的世代,其成長時期適逢臺灣社會封閉的戒嚴時期,大學畢業後進入八○年代正值臺灣社會轉型時期,此時臺灣社會在政治、文化、經濟等各方面均受到強力的衝擊,在保守與開放、解嚴與戒嚴兩股力量的拉扯、較勁之下,呈顯衝突與混亂的景象,這些景象對於藝術創作者而言無疑是創作最大的題材和來源。1982年楊茂林邀集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前後屆的學長、學弟,包括吳天章、陸先銘、盧怡仲等人,倡議成立「101現代藝術群」,因參加者眾,轉而於1984年成立「臺北畫派」,他們認為藝術應反映時代,此時正值臺灣社會產生質變的時期,他們的作品也大膽批判政治、歷史、族群問題,頗有知識份子感懷時事挺身而出之勢,楊茂林也因其對臺灣的文化、政治、社會、歷史等議題作了一系列的創作成名,而活躍於臺灣藝壇。
中文作品名: | 遊戲行為.爭鬥篇 |
---|---|
英文作品名: | Behavior of Game Playing: Fighting Section |
作品年代: | 1987 |
媒材/分類: | 油彩與壓克力彩 |
尺寸: | 167×162 cm |
作者: | 楊茂林 |
作者年代: | 1953 - |
典藏單位: | 國立臺灣美術館 |
授權聯繫方式: | 數位典藏內容授權作業要點及說明 |
相關展覽: | 國美無雙 II - 館藏精品常設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