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振昌1949年生於彰化鹿港,1973年文化大學美術系畢業。高中到大學期間,曾私塾李仲生習畫長達六年。1976-1977年,郭振昌獲得美國「亞洲基金會」獎助,進行臺灣民間藝術田野調查。此深刻寶貴的研究經驗,也成為郭振昌日後極為重要的創作資產。年輕時的郭振昌,藝術家之路並不順遂投,經數度嘗試,終因經濟窘困而投身職場。1989年,41歲的郭振昌毅然辭去高薪職務,再度回到專職創作。自此,長期積蓄的社會歷練與創作能量源源滾動不絕,幾乎每一至二年即有相當質、量的作品發表。舉凡社會各層面的現實狀態,均成為郭振昌剖析、諷諭、拆解的對象,深刻地再現藝術家對當代臺灣的觀察與評斷。
長時間投注於民間企業經營,又曾深入臺灣常民藝術的調查研究,郭振昌對臺灣生活底層的文化活力以及社會躁動的現實狀態尤其關注。作品總特意以圖像對比、拼貼營造視覺杆格,散發飽滿的視覺穿透力。〈順風千里〉以極具郭振昌個人風格的黑色線帶描摹,將傳統媽祖信仰中的護衛神,賦予強烈現代感的造形美。主體形象之外,另併置了文人山水/西畫風景、鬚目怒張的血肉男軀/婀娜媚惑的摩登女體,以及充滿象徵意涵的細瑣人物與異質的造形元素,呈現出一種時空脫序、現實與想像交雜的混亂狀態。郭振昌似乎有意藉由民間信仰中「眼觀千里災難、耳聽四方哀告」的入世神祇,透視當代臺灣眾生的文化衝突及慾念百態。
郭振昌在大學剛畢業的70年代,臺灣經「退出聯合國」、「臺日、臺美斷交」等一連串衝擊,激起了知識份子相當程度的「鄉土意識」自覺。美術界也在此波思潮下,於70年代後半興起「鄉土美術運動」。與同時期的藝術家相比,郭振昌對於「回歸鄉土」的文化呼籲更有其獨到的詮釋。1977年三月,郭振昌於《雄獅美術》撰述〈鄉土回歸?—試論鄉土藝術的整建〉,一反時下藝壇對懷舊的浪漫想像,更強調臺灣在工業化、都市化轉型進程所造成的新、舊社會衝擊,進而提出其著眼當下現實的批判性論述。這種對時代感與社會衝突性的關注,一直是郭振昌創作的切入點,並在80年代發展出個人風格鮮明的創作語彙,在臺灣美術跨越到當代議題的討論間,起了相當引領性的作用。
中文作品名: | 順風千里 |
---|---|
英文作品名: | God Speed You |
作品年代: | 1999 |
媒材/分類: | 綜合媒材 |
尺寸: | 200×260×15 cm |
作者: | 郭振昌 |
作者年代: | 1949 - |
典藏單位: | 國立臺灣美術館 |
授權聯繫方式: | 數位典藏內容授權作業要點及說明 |
相關展覽: | 國美無雙 II - 館藏精品常設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