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肇衢,1931年(民國20年)2月22日生,臺灣新竹市東區五龍村人。母在客家山坡地以製茶為業,父親何信嚴為民間佛像畫師、代書,並以刻印收入養育子女,有眾多藝術本能,影響他嚮往藝術生涯。民國27年就讀新竹州模範小學,以是精通日語。1949年自竹東中學畢業,1952年畢業於省立臺北師範學校藝術科,聘選為北師附小的美術老師,任教三十年。何家兄弟並與李賢文,李翼文共商創辦《雄獅美術》雜誌,數年後其弟何政廣獨自創《藝術家》,兩本雜誌蔚為臺灣藝訊傳達之經典。民國68年何肇衢由北師附小退休任專業畫家,並為雜誌撰文談藝。1958年獲「臺陽美展」及「臺灣省全省美術展覽會」第三名,往後屢獲獎項,獲「臺灣省全省美術展覽會」前3名有8次,曾獲1971年「中華民國畫學會」油畫類金爵獎、1974年法國「坎城第六屆國際展」國家榮譽獎、1982年東京「亞細亞現代美術展」國際獎、1984年中山文藝基金會油畫創作獎等。舉行個展數十次。曾任「中華民國油畫學會」常務理事、「臺陽美術協會」、「中國畫學會」、「中國美術協會」會員等。
此畫取材帆桅交錯的碼頭風光表現,碼頭上停泊的帆船,傾斜交錯的桅杆,形成有趣的線面構圖,構築支撐出安定的畫面與堅固的量感,強調海景的淺藍、淺紫的色調,明朗、交織出輕快的感覺。作者用斜向的筆觸,嚴格的組織和質感,以及幾何學的建築性畫面構成,造形思索可以看到作者所重的構想,個性的表現,本作是豐盛的視覺饗宴。
56歲,開始出國旅遊,尤其喜歡畢菲以及畢卡索的作品,及世界重量級的藝術家從畢菲到馬蒂斯等寫意或抽象畫作特別心儀,專心研究其創作過程、創作和思想,了解學習他們的光彩和思維,並就其真跡收藏所在觀賞作品。創作風格大致有四階段。一、1953-1961年具象畫風—風景及靜物寫生。二、1960年以後半抽象的表現—西方現代思潮立體派影響。三、1970年以後抽象畫風—色塊與線條的統合。四、1980年以後回歸寫實—圓熟畫風。
中文作品名: | 碼頭 |
---|---|
英文作品名: | The Wharf |
作品年代: | 1969 |
媒材/分類: | 油彩與壓克力彩 |
尺寸: | 72.5×91 cm |
作者: | 何肇衢 |
作者年代: | 1931 - |
典藏單位: | 國立臺灣美術館 |
授權聯繫方式: | 數位典藏內容授權作業要點及說明 |
相關展覽: | 國美無雙 II - 館藏精品常設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