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天瑞,1927年生於高雄茄萣鄉保定村。1945年,顏水龍任教於省立臺南工學院建築工程系,適巧林天瑞在工學院附設的專修工業學校擔任助教,得以藉此向顏水龍學習設計與繪畫,從此奠下繪畫的基礎,也與顏水龍教授結下深厚師生情誼。林天瑞常在工作之餘,向認識的幾位臺灣前輩畫家,如藍蔭鼎、楊三郎、李梅樹、李石樵、廖繼春等人請教繪畫的技法,雖然未進入專業藝術學校學習,但此方法卻是最直接、最有助益的。後來進入李石樵畫室學習,苦練素描,為其奠下紮實的描繪基礎,更與臺灣當時活躍畫家如鄭世璠、張義雄、張萬傳、金潤作等有論畫之誼。之後在早期的「臺灣省全省美術展覽會」與「臺陽美展」中,漸漸嶄露頭角,榮獲免審查的殊榮,並受邀加入「臺陽美術協會」。1952年劉啟祥先生創立「高雄美術研究會」簡稱「高美會」,林天瑞也是創會會員之一。曾獲聘為高雄市立美術館籌備處諮詢委員、高美館典藏委員、「高雄市美展」評審委員,為高雄地區美術的發展無私奉獻心力。曾獲得高雄縣美術獎、高雄市美術獎、教育部文化獎章、行政院文馨獎等殊榮。作品曾獲省立美術館、臺北市立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高雄縣文化局典藏。
〈魚〉是林天瑞1954年28歲曾獲得第9屆「台灣省全省美術展覽會」特選第四席的作品。畫面構圖方式與法國印象派畫家塞尚的正三角形方式相同,作者以桌子的三個腳面作為畫面的主題,採用由上往下看俯視的角度來呈顯三尾魚的整體樣貌。綠色的背景和紅色的桌巾對比色彩,加上白色盤子的襯托,又以暗褐色的桌子來調和綠紅對比色彩的視覺衝突感,藉由簡潔俐落且精準的線條描繪,使魚體本身呈現出重量、鮮活的視覺觀感。
林天瑞一生的創作手法多樣,創作量多,約近2千多件,其中光素描、速寫手稿約近千張,創作主題多以自然風景等題材為主,包括海景、古厝等懷鄉氣息濃厚的作品。作品以畫面肌理、厚重質感最令人印象深刻。此外,在生活工藝品上等應用美術設計方面,林天瑞也涉略相當廣泛,舉凡商標設計、企業識別、舞台布景、珠寶設計、廣告看板、書刊插畫、家具設計及製作、百貨公司櫥窗設計等皆涉獵,對於生活美學方面貢獻良多。林天瑞雖然沒有和其他前輩畫家家境富裕或具有「留日」或「留法」文憑,及師承外籍大師的光環加持,然而他憑著個人的努力與虛心學習的態度,在現實生活的奮鬥中,依然維持對藝術創作理想的堅持。長期在高雄地區與地方人士共同切磋和推廣藝術,終使他得到眾人推崇肯定。
中文作品名: | 魚 |
---|---|
英文作品名: | The Fish |
作品年代: | 1954 |
媒材/分類: | 油彩與壓克力彩 |
尺寸: | 91×73 cm |
作者: | 林天瑞 |
作者年代: | 1927 - 2003 |
典藏單位: | 國立臺灣美術館 |
授權聯繫方式: | 數位典藏內容授權作業要點及說明 |
相關展覽: | 國美無雙 II - 館藏精品常設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