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生於臺中縣神岡鄉,廖氏為當地的旺族,1926年入岸裡公學校就讀,1933年考入臺中第一中學,1938年畢業赴日本進入川端畫學校學習素描,1940年考取日本東京美術學校油畫科,受教於南薰造及安井曾太郎,1946年自東京美術學校畢業回臺灣任教於臺北師範學校,1947年其父廖進平先生因二二八事件受難失蹤,1948年辭去臺北師範教職,1949年任教於開南商工至1989年長達四十年,由於廖德政生性淡泊、內斂,除了教學工作之外一直專心從事繪畫創作,很少參與繪畫活動,而1954年與張萬傳、陳德旺、洪瑞麟、金潤作、張義雄共組「紀元美術會」,是廖德政唯一真正積極參與的繪畫活動。廖德政之作品以靜物、田園、山色居多,對於臺灣風景中常見的綠色,更是他鍾愛的色調,他以薄塗顏料,層層疊疊營造出臺灣山景四季綠意與濕潤的特質。
廖德政遷居天母後,繪畫題材也由室內靜物轉向與室外景物結合的創作,1980年代觀音山成為其風景畫主要題材,並創作出一系列「觀音山」的作品,本幅作品呈顯綠意盎然的山野,幽深曲徑與遠方縈迴的淡水河道互通脈動,廖德政藉綿密細膩的筆觸表現林木茂密蓊鬱的感覺,薄薄的油彩堆疊出細膩的綠色調的豐富變化,並營造了朦朧濕潤的空氣效果,畫面的空間由近濃而遠淡,予人豁然開朗、清新舒暢之感,觀音山與淡水河靜靜的遙相對話,似乎也在表達廖德政對其父親的思念與問候。
1940年考進東京美術學校就讀,當時東京美術學校油畫科有四位教授為藤島武二、小林萬吾、南薰造與田邊至,廖德政選擇進入南薰造的門下,廖德政進入東京美術學校時日本已是戰爭時局,1944年辦理休學,直到戰爭結束。戰後廖德政並未立即返臺,而是再回到東京美術學校繼續完成最後一年的課程,此時南薰造已辭去教職,廖德政遂轉入安井曾太郎教室學習,於1946年完成學業,成為日治時期赴日留學的臺灣學生中最後一位自東京美術學校畢業的學生。廖德政因受父親蒙難事件陰影的影響,長期以來一直低調行事,對於藝術創作卻從不停歇,一直默默創作,隨著時間的轉變,其作品也從封閉式的靜物表達轉向開闊的歌頌臺灣風景,而其對臺灣四季風景中綠色調的表現更有其獨到精妙之處。
中文作品名: | 遠眺觀音山 |
---|---|
英文作品名: | Looking far into the Distance from Mt. Guan Yin |
作品年代: | 1986 |
媒材/分類: | 油彩與壓克力彩 |
尺寸: | 50×60 cm |
作者: | 廖德政 |
作者年代: | 1920 - |
典藏單位: | 國立臺灣美術館 |
授權聯繫方式: | 數位典藏內容授權作業要點及說明 |
相關展覽: | 國美無雙 II - 館藏精品常設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