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平1920(民國9)年生,浙江餘姚人,字堪白。生於書香世家,幼承家學隨父習字作畫,年方十餘歲即於榮寶齋武漢分店掛牌治印,長後曾受鄧散木、胡佩衡先生指導,家庭的薰陶及師友的誘掖奠定了書、畫,篆刻及文學的根基。1940年曾於香港短暫居住一年餘。1949年來臺,任職於法務部調查局,之後參加「七修畫會」、「海嶠印集」、「六六畫會」交遊切磋書畫。1978年獲「中國畫學會」金爵獎,中山文藝獎篆刻類,1983年被故宮博物院延攬擔任書畫處處長,飽覽歷代名家作品,視野更為寬廣。曾任「中華民國篆刻學會」理事,並曾舉辦過多次個展。1991年自故宮退休。
吳平善畫花鳥畫,其最傑出的特色新意是以花青運筆入畫,表現清新脫俗的氣韻。常畫的題材有芍藥、竹子、牡丹、荷葉、芭蕉等,無論寫實或寫意都自成獨到的自家風格。本作畫孔雀牡丹,最美的兩種物件在一起,透過其儒雅、溫潤、樸實的風格入畫,孔雀與牡丹都能洗去浮艷俚俗,透出優雅、高貴的氣度。單以墨色濃淡表現出孔雀羽毛層次,豐富的色彩變化、鬆軟的羽毛質地,展現其傳統筆墨深厚功力,牡丹花以海派花鳥畫以色代墨畫法,直接書寫出物象神韻,有「印印泥、椎畫沙」的渾厚感,又能保有其清新特質。這是他為人稱譽的獨到之處。
早年於大陸時期即隨父習字作畫,父吳克剛是海派名家姜丹書及高僧李叔同的學生,工詩文書畫,尤精於山水。1949年來臺後,曾向高逸鴻(1908-1982)先生求教花卉。書法由唐楷入手,上溯周秦篆籀。其書學研究廣泛收集碑帖,從書史淵源切入,從碑帖學得堂奧,篆、隸、楷、行、草五種字體都精通,而以行草書最具特色,師承王鐸。上溯自金文、漢隸胎習古法,得其古趣;行書流暢而不滑,輕重自在。每日臨書不懈,練就沉穩線條,結字渾實,自成面目。畫以花鳥為主,承續傳統,觀察體驗融入新意,創出其獨特畫風,呈現簡練奇峻的氣質。篆刻自幼受父親啟蒙,長後受鄧散木先生指導,刀法俐落自造其境。刻作以漢印為依歸,繼承了「浙派」刀法,和「虞山派」章法,融合古代封泥、磚瓦、碑刻等特色,樹立了氣勢恢宏、瑰奇灑脫的個人印風。
中文作品名: | 墨孔雀 |
---|---|
英文作品名: | Peacocks in Black Water Ink |
作品年代: | 1998 |
媒材/分類: | 水墨與書法 |
尺寸: | 149×80.8 cm |
作者: | 吳平 |
作者年代: | 1920 - |
典藏單位: | 國立臺灣美術館 |
授權聯繫方式: | 數位典藏內容授權作業要點及說明 |
相關展覽: | 國美無雙 II - 館藏精品常設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