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生於臺北市永樂町(今迪化街),1919年入太平公學校,1925年入臺北一中就讀,1927年入臺灣繪畫研究所受石川欽一郎指導,其父本想培植陳德旺成為醫生,由於陳德旺醉心於繪畫,後經其姨父的鼓勵赴日習畫,旅日十二年期間,他未進入美術學院研習,而遊走於各大畫塾自由學習,曾受教於安井曾太郎、吉村芳松等名師。陳德旺獨特的個性及對繪畫的執著,從遊學日本期間可見端倪,雖然曾與好友共組畫會如「MOUVE美術集團」、「臺灣造型美術協會」、「紀元美術會」等,也曾任教職,一生以繪畫創作為其職志,師法塞尚的理性客觀,以創作的精神、研究的態度作畫,1973年退休後開始離群索居,專心繪事,並對西方繪畫理論作深入研究,不論造型、色彩均有獨到的見解,作品色彩清新、充滿音樂性。
本幅作品是典型陳德旺晚年的風格,將所有的元素還原到最單純的狀態,幾乎抽離的形象,綴以藍綠為主的色調,運用單純的筆觸堆疊成一幅充滿氣韻的畫作,彷彿一首歌頌春天的樂章,清新而躍動。
陳德旺赴日本學習繪畫,求學原本欲尋前輩的模式,因感受時勢風潮的轉變,且加上東京美術學校廢除選科生的制度,對臺籍學生的優待已被取消之故,決定不進入美術學校就讀,而從各大名畫塾自由學習的,從1931年進入本鄉繪畫研究所及川端繪畫學校學習素描,1932年進入「二科會」習畫並與熊谷守一熟識,一年後(1933年)轉至津田畫塾從安井曾太郎、金田青楓學習。1936年在李石樵、李梅樹的引薦下和「帝國美術展覽會」審查委員吉村芳松認識,並在吉村畫塾學習三年,1938年陳德旺在櫻井租屋居住,開始獨立創作,於1941年返臺定居,結束在日本十二年的繪畫學習。1929至1941年陳德旺於日本自由學習的期間,也提出作品參加「臺灣美術展覽會」、「臺灣總督府美術展覽會」並多次入選,且於1935年以〈裸女仰臥〉獲得「臺灣美術展覽會」第九屆西洋畫部朝日賞,陳德旺除了參加展覽,並與畫友組成美術學會,此一階段陳德旺在臺灣畫壇雖然不是最為活躍,但仍有參與繪畫活動。1937年教職退休後開始遺世獨居生活,謝絕應酬,閉門作畫,走向純粹研究的繪畫風格。
中文作品名: | 觀音山遠眺 |
---|---|
英文作品名: | Looking far into the Distance from Mt. Guan Yin |
作品年代: | 1982 |
媒材/分類: | 油彩與壓克力彩 |
尺寸: | 40.7×52.8 cm |
作者: | 陳德旺 |
作者年代: | 1910 - 1984 |
典藏單位: | 國立臺灣美術館 |
授權聯繫方式: | 數位典藏內容授權作業要點及說明 |
相關展覽: | 國美無雙 II - 館藏精品常設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