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萬傳,臺北淡水人,生於1909年(民國前三年)。1929年入洋畫研究所認識洪瑞麟、陳德旺。1931年入日本東京川端畫學校、本鄉繪畫研究所學習素描。留日期間作品受到日本野獸派鹽月桃甫野獸派風格影響,形成日後風格:色彩狂野,筆觸活潑,感性跳動,主題突出等特色。1937年與洪瑞麟、陳德旺等五人共組「MOUVE美術集團」。1948年任教臺北市立大同中學,1952年加入「臺陽美術協會」,1954年與張義雄等人共組「紀元美術會」,隔年第三屆「紀元美術展」展出後便停頓18年,之後他不再涉略藝術團體,而將多數時間投入於美術教學與個人藝術創作中。張萬傳的作品曾入選東京「第一美展」、日本「春陽會展」、「臺灣總督府美術展覽會」特選,曾任教廈門美專、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2003年於臺北過世,享年95歲。
張萬傳的風格習自日本野獸派、巴黎派的技法,並將之轉換為臺灣特色的野獸派、巴黎派,為臺灣美術開拓出一條新徑。新題材常取自周遭的親人或友人,或許可稱為「生活畫家」,他的繪畫除了記錄自身的回憶,也包含著他對親人或友人的關愛與思念。作品〈家族〉著重於質感與量感之描繪,設色多樣饒富變化,黑褐色的粗輪廓線突顯出作品主題的特色,多重視點的運用,加上渾厚的色彩描繪,使畫面充滿情感,委婉道出對家人的情懷以及充分享受家庭生活的幸福感。
張萬傳自東京習畫,深受當時新興畫風野獸派與巴黎派的影響,畢生致力於畫面形體的解構和色彩多樣、增強視覺印象的創作技法。為人真摯豪邁,不拘小節,活動力強,積極投入藝術集團或組織活動,可惜最後因理念不同又離去,成為無畫會與無派別的「在野」畫家。1949年後穩定的家庭生活,在沒有後顧之憂情況下,從此全心全意投於藝術創作與教學中。1977年舉辦「旅歐作品展」是其藝術生涯與經濟狀況起飛的始點,加上1980年代臺灣畫廊業興盛,張萬傳逐漸打開知名度,備受稱譽。1990年臺灣本土藝術受到重視,張萬傳水漲船高,成為臺灣收藏與藝術界重要人物,名聲與地位更上層樓。2001年總統親自到府拜訪,2002年由臺北縣文化局為出版口述傳記,將其列入臺灣美術史之列。張萬傳畢生反制度、維持藝術自由創作精神的在野性格,只求畫,不求名,不求財的態度,足堪成為臺灣近現代美術史上的典範名家。
中文作品名: | 家族 |
---|---|
英文作品名: | Family |
作品年代: | 1988 |
媒材/分類: | 油彩與壓克力彩 |
尺寸: | 45×39.8 cm |
作者: | 張萬傳 |
作者年代: | 1909 - 2003 |
典藏單位: | 國立臺灣美術館 |
授權聯繫方式: | 數位典藏內容授權作業要點及說明 |
相關展覽: | 國美無雙 II - 館藏精品常設展 |